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有何不可?
据报道,近日,“摆地摊”这一传统赛道,迎来了不少“大佬”玩家。济南一知名酒店董事长上街掌勺,为顾客盛菜“手一点都不抖”;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收入创新高,日营业额突破6万元,2小时内便售卖一空;长沙一酒店摆摊卖新鲜热卤,由于市民太热情而“被迫”提前营业……近期,部分城市多家星级酒店开启摆摊模式。在此基础上,有的酒店还想要增设桌椅板凳,改造成真正大排档的模式,有的计划上线外卖业务,引发网友热议。

在公众的传统印象中,酒店的“五星级”大多意味着“高大上”,主要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与大众消费距离较远。而“五星地摊”售价平价,甚至低于一些社区门店,当消费者觉得买得起、买得值的时候,五星级酒店的“高大上”就又转化成其独特优势和高信赖度。五星级酒店自带品牌效应,菜品丰富,可供选择的种类多,又都出自星级大厨之手,食材安全、食物味道都有保证。消费者能以“街头价格”体验“星级手艺”,自然乐意一试。
酒店推出摆摊模式,也自有其市场逻辑,是基于市场消费偏向和经营手段的探索创新。本身这个季节就是大排档、外摆销售的旺季,人们走过路过带点小吃回家,能在炎炎夏日轻松解决一顿饭,酒店摆摊也正契合这一点。
再加上,在酒店的餐饮和宴会等业务不饱和的情况下,富余的场地、产能也意味着高昂的维护和人工成本,提高创收则需要改变思路。“五星地摊”是酒店打破传统形象、转变服务思维的一次探索,将场景外延,从以往的“坐等走进去”的消费转为“主动走出来”,而不断刷新的日营业额和摆摊现场的热闹程度,正是消费者和市场给出的反馈。

酒店无论是想通过摆摊的方式引流,带动客房、店内餐饮等其他消费,还是继续将其拓展为一项新业务或发展成一种新模式,都是酒店基于市场逻辑对自身资源优化配置的探索。这也不是餐饮业模式探索的第一个案例。比如前些时候,“百元一日聚”的新业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场地大、闲置空间多的酒楼、餐厅,为老年人提供团餐预订、一站式娱乐活动等服务,传统酒楼通过联合周边游平台推出相关套餐,以吸引“银发”群体。
而且,梳理媒体报道不难发现,高星级酒店的这一转型探索,正契合近期多地鼓励餐饮企业转型、拓宽销售渠道、回归大众市场的方向和政策。比如,上海接连发布相关举措和方案,加强对守法合规的外摆位、设摊经营等活动的包容与鼓励。
不少人在“五星酒店门口抢馒头”中感受到了人间烟火气,也有人觉得此举是酒店自降身价。“摆地摊”未必是一种常态,可能只是向大众消费转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市场本就是动态变化的。根据市场重新审视和调整经营策略,保证食品安全和出餐品质,才是餐饮业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吴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