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5公里和跑5公里,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2025-08-14 14:11 阅读
江西卫生健康

 

跑步与走路

无疑是大众最青睐的锻炼方式

方便又快捷

 

对许多跑者而言

每天5公里堪称“黄金距离”

既能有效锻炼身体

又不干扰日常工作生活

而5公里也被视为走路“最佳距离”

晚饭后散步5公里

结合日间活动

轻松达成每日8000~10000步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是5公里,跑步和走路

究竟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

 

01
走5公里和跑5公里,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

关于这个问题,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这项历时6年的追踪调查涉及近5万名参与者,其中包括33000多名跑步爱好者和15000多名步行锻炼者。

研究结果显示,当运动消耗相同的卡路里时,步行在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方面表现出了更明显的优势。

数据表明,每消耗相同单位的能量,步行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比跑步者低2.8个百分点,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低2.7个百分点,而在预防冠心病方面,步行的保护效果几乎是跑步的两倍。

这一发现颠覆了许多人“运动强度越高效果越好”的传统认知,研究人员解释,步行虽然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更长,能够更持久地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炎症反应。

同时,步行时心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血压平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步行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当然,跑步在提高代谢效率和快速减重方面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02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适合你?

 

走路是一种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膝关节、脚踝等压力都较小;跑步则是相对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身体的心肺能力、肌肉力量、耐力等都要求更高。

1、哪些人更适合走路?

长期缺乏运动者:运动强度较低,身体更容易适应,避免初期因强度过大导致放弃或受伤。

体重过大肥胖者:走路对关节(尤其是膝盖、脚踝、髋关节)的冲击力远小于跑步,降低受伤风险。

65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退行性变化、骨密度下降、平衡能力减弱是常见问题。走路更安全,跌倒风险低,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有慢性疾病的人:比如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症患者等,走路强度可控,且风险可控。

孕中晚期的孕妇:在医生允许下,走路是孕期最推荐的安全有氧运动之一,有助于控制体重、缓解不适、促进分娩。

2、哪些人更适合跑步?

跑步适合那些年龄相对低,心脏、血管没有其他疾病,同时具备一定运动基础,希望进一步提高心肺耐力和减重效果的人群。

 
 
03
走路和跑步,运动时要多注意这几点

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让锻炼效果事半功倍,同时确保运动安全。

1、运动时长要科学合理

每次锻炼控制在30-60分钟最为适宜,每周保持3-5次的频率。

走路5公里大约需要50-60分钟,跑步5公里通常在30分钟左右,时间过短达不到锻炼效果,时间过长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

2、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段

上午8-10点和下午4-6点是最佳运动时间,避免过早运动,清晨6点前人体血压较高,心血管负担重;也不要在临睡前4小时内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3、循序渐进很关键

长期不运动的人切忌突然大强度锻炼,应该从每天15-20分钟的轻松步行开始,每周增加的运动量不超过10%,这样能有效避免肌肉拉伤和心脏负担过重。

4、运动中要及时补水

采用小口多次的方式补充水分,每15-20分钟适量饮水,高强度运动后还需要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5、身体状况监测不可忽视

如果前一天喝酒、睡眠不足或身体不适,应该减少运动强度或者暂停锻炼,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