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舆论监督”实际敲诈勒索 自媒体黑嘴成营商毒瘤
近年来,一批打着“舆论监督”幌子的自媒体账号,通过编造、夸大企业负面信息,以所谓“商务合作”实施敲诈勒索。企业维权成本高、黑嘴违法成本低的畸形生态,正成为营商环境的新型毒瘤。前不久,上海一家快速发展的咖啡企业就深陷其中,在自媒体博主苏某精心编织的谣言陷阱与步步紧逼下,这家企业无奈支付了22.5万元的“封口费”。
“不给钱就黑你!”
企业被迫支付20多万“封口费”
今年3月,上海的某咖啡企业遭遇了噩梦式的开局,一篇题为“连续两年关店数超开店数,加盟商不愿陪跑”的网文在多个平台发酵,其中不仅用耸人听闻的“寄生模式”定义其加盟体系,更声称该企业“3年闭店率超80%”,甚至移花接木其他品牌负面案例混淆视听。
上海某咖啡企业公共事务负责人路琰:文章里的数据没有任何依据,和我们运营事实也严重不符。这篇文章起的标题很惊悚,说关店数大于开店数,加盟商成了炮灰。
不实信息的破坏力远超预期。这家咖啡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信任因此遭遇危机,多个已签约项目被迫中止,新的合作意向难以推进。
上海某咖啡企业公共事务负责人路琰:这样的标题已经足够触动合作者的神经,尤其是在刚刚认识,刚刚建立商业谈判联络的时候,是一个不太好的印象,我们要花很多成本去消除负面影响。导致我们已经签了,已经落章的合同没有办法落地。当时所有这样的业务都停止了。
面对无风起浪,最初企业耗费了大量精力向合作方辟谣,同时还搜集证据向网络平台投诉举报,但删帖的速度赶不上发布者更新的速度。无奈之下,企业方主动联系了网文作者苏某。
锁定企业“关键节点” 精准勒索
屈服只会陷入不断被勒索的恶性循环!上海这家咖啡企业最终决定向警方报案。上海警方经过调查发现,涉案网文作者苏某有一套成熟的实施勒索的套路,而上海这家咖啡企业只是他众多的目标之一。什么样的企业会成为他锁定的目标?他又是通过什么手法进行勒索的呢?
今年4月,上海警方接到被害咖啡企业的报案,通过相关证据警方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起假借商务合作之名,通过有偿删帖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随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
据警方了解,苏某在各大平台以“筷玩思维”的名称注册了多个账号,其中粉丝量最多的超10万。在2023年的时候,苏某就对被害咖啡企业有过一次敲诈勒索,未能得逞后,苏某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2024年年底,这个所谓的机会出现了。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本次涉案的咖啡品牌,于2024年年底已经融资成功,2025年属于大规模扩张的状态。然后苏某此时发布一些负面舆情,确实已经影响到被害公司的扩张过程。
苏某选择目标有两个标准,首先是中型的知名企业,此类企业有一定市场关注度,声誉价值高,但是又不像大企业拥有强大的法务和公关团队;另外就是关键发展节点,针对企业融资、上市、大规模扩张、新品发布等敏感期,此时负面舆情对企业的杀伤力最大。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苏某的最大成本就是花时间去网上检索被害企业的一些负面文章,进行编辑并进行发布,但对被害企业来说,他们要花大量的精力发律师函,发一次律师函的成本就是2000元,当时关于这个咖啡企业的文章被转载了144次,对他们来说成本已经比较巨大了,同时潜在的损失也是比较巨大的。
据警方了解,苏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套路,首先通过打造所谓“行业资深媒体人”的人设,获取大量关注;然后有针对性的发布拼凑的负面文章,吸引企业注意并主动联系他;最后再以所谓“商业合作”的名义实施敲诈勒索。
十万粉丝账号的背后
假监督真勒索
表面是拥有10万粉丝的餐饮行业所谓“资深媒体人”,暗地里却是精心设计的商业勒索套路。上海警方近日破获这起以所谓“网络监督”为名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苏某通过虚构记者身份、伪造行业数据、编写传播不实负面报道等手段,对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实施敲诈勒索。
这个号称拥有“专业采编团队”的“筷玩思维”,实际运营者只有苏某一个人。苏某一人分饰多角,他既是记者,又是公关负责人,另外,每次发布文章时苏某都会编造一个作者署名,掩人耳目。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苏某本身也不具有记者资质,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采访。文章大部分其实是由苏某自己撰写,就是去检索文章,然后通过AI拼凑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的文章。
在苏某10万多粉丝的账号背后,不仅网文内容是拼凑而来,支撑其“重磅爆料”的数据也是来自网络。在涉咖啡企业的网文中,关键的“闭店率超80%”数据,苏某声称引自某“权威第三方数据公司”。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他所说的闭店率数据来源,声称来自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公司,他之前在网页上面已经注明了,所有数据来源于网络,实际以品牌官方为主。据查证,这些数据都是不实的。
据警方调查,上海这家咖啡企业并不是唯一受害者,目前掌握的证据显示,至少还有5家餐饮企业曾遭遇苏某的勒索套路。
在掌握大量证据的情况下,6月上旬,上海警方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苏某抓捕归案,其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另外,针对苏某经营的“筷玩思维”运营主体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违规采编发布新闻信息的情况,上海网信部门已经对涉及的账号依法依约关闭。
重拳整治网络“黑嘴”伤企乱象
提高违法成本
“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频发,根源在于其违法成本低而收益高,企业则面临举证难、处置慢、代价大的困境。如何扭转这一畸形生态?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剑指这一顽疾。上海等地在行动中创新机制,致力于构建“预防-处置-惩戒”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企业筑牢网络维权防火墙。
根据中央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部署,各地网信部门加大力度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上海网信办明确,对违规账号,指导平台依法依规采取禁言、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对涉嫌敲诈勒索等犯罪的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打击处置。
为破解企业面临的“发现难、举报难、举证难”等痛点,上海网信办创新推出“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0”等措施。
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管理处(四级)调研员 陈廷雯:今年3月发布了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0,细分展示了包括敲诈勒索在内的,侵权信息的举报渠道和取证要求。开展系列培训,组织网信、公安、检察、媒体平台等单位专家,组建讲师团,送培训进行业、进园区、进企业,通过面对面沟通答疑,指导企业有效提交侵权举报线索。
针对部分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全部举证的情况,上海网信部门指导属地网站平台落实“双举证责任”机制,企业需要提供部分证据之外,相关的自媒体也需要提供佐证其发布内容的证明材料;另外,督促多家网站平台已将涉企侵权举报处置时效压缩至1个工作日。
(总台央视记者 张岗 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