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洼地变聚宝盆!吉安小村用手机“养”鱼,从荷塘“捞金”

2025-07-29 13:18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村民们在基地采莲子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彭晓华报道:在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镇的塘西村,如今正是一幅“莲叶田田映碧波,鱼翔浅底竞悠然”的生态画卷。7月28日,当地的水产养殖户们站在塘坝上,与荷田里采摘莲子的村民热烈地交谈着,构成了一幅乡村丰收的画景。

  塘西村位于新干县最北端,与宜春市的樟树市交界,以前经济作物主要就是种植水稻,但因地势低洼,每逢汛期就会产生内涝,导致粮食歉收,村民们被迫要背井离乡外出去谋生。为了解决制约村庄经济发展的困境,2004年,该村一名党员率先改造出了一口鱼塘来养鱼,效益很不错,其他村民见此情形,也陆续开始将自家低洼的田地改造成鱼塘,并在上面种植莲子。截至目前,该村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00亩,基地主要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如今,鱼的年产量达2000余吨,年产值约为3000万元。2007年12月,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成立了该县首家水产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村民有101户,合作社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从2007年发展荷田养殖至今,塘西村熟练掌握了从鱼籽培育再到鱼的养殖及销售相关技术,鱼苗也远销全国各地。据该村水产苗种植养殖人员介绍,现在塘西村的水产养殖方式向规模化、智能化转型,用更多的智能设备替代了传统人工,也达到了降本增效。

  2008年9月,塘西村组建了产业党支部,支部成员8人都是养殖技术的骨干,带动了全村200余户村民发展水产养殖,并成立了“渔把头”技术志愿服务队,具体分为捕捞队、疫苗接种队、销售队和运输队四个小分队,队长分别由支部的党员担任,队员主要是在家的党员、在外流动党员、脱贫户、养殖户和留守妇女组成,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2024年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入选“井冈山”商标授权使用单位,并引进了行业内成熟品牌方智能化设备,将移动互联、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运用在生产作业和管理服务上,为养殖户们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一部手机在线监测、精准饲喂、远程操控、设备实时故障报警的高效智能化生产管理。

 

工人在加工莲子

  如今正当盛夏,塘西村的荷田也进入了莲子采摘旺季,村民们穿梭在荷叶间,熟练地采摘着饱满的莲蓬,然后送去加工车间里加工,经过全自动化设备的剥蓬、去壳、通芯、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变成了干净饱满的莲米。

  该村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的低洼地不仅适合养鱼,也适合种莲子,水里含有鱼苗的粪便沉积物,具有一定的养分。目前,该村引进的品种为广昌白莲,种植面积有200余亩,周边的村庄也有一些种植。白莲每亩产量达300至350公斤,基地还配套了加工车间进行自动化加工,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莲子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烘干了后的莲子,厂家的收购价为每公斤60元左右,莲芯每公斤是120至140元。

  “发展种植莲子,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莲子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20元,一年可以做2个多月,给家庭增加了一份不小的收入。”村民们一边采摘着莲蓬一边喜笑颜开地说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