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政策”到“拼产业生态” 营商环境优化如何重塑江西开发区产业发展竞争力?

车间厂房里,现代化生产线高效运转;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施工黄金期;实验室里,精密仪器昼夜不歇,传统制造与智能设备同频共振……时值盛夏,放眼赣鄱,处处升腾着蓬勃的生机,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6月26日,我省召开设区市市委书记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发挥好开发区主阵地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用好用足产业基金,加大力度引进企业、培育产业,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链式发展。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营商环境优化如何重塑江西开发区产业发展竞争力?记者深入一线,探寻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破题:用户思维、问题意识是关键思路
7月4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江西)在南昌开幕,活动现场举行的产业转移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成为焦点。本次签约共两批12个项目,包括海立冷暖空调压缩机数智工厂及先进电机研发试制中心、月产20万平方米高精密印制线路板及贴片、新能源汽车座椅产业园等,涵盖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
新项目、好项目的签约,动能何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近一年,项目招引从过去的“政策依赖”走向新阶段,江西又如何破题?用户思维、问题意识是关键思路。
在江西赣锋锂电新型电池研究院及Pack集成项目现场,能窥见新余高新区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对“问题”的把脉。
当项目面临连接不同区域、需跨越市政道路的复杂难题时,新余高新区管委会迅速行动,高效组织规划、交通、市政等多部门协同攻坚,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审批流程,打通关键节点。
“高新区不仅高效破解了连廊难题,更在电力保障上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该项目负责人黄永博介绍,项目原定8月15日才能接入高压电,经新余高新区领导协调督办,供电部门特事特办,高压电接入时间大幅提前,有力保障了7月中旬的试产需求。
“新余高新区上下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所有干部下沉、主动服务企业和项目。”新余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奔着问题去,循着呼声改”,铅山工业园同样把服务工作做到企业“心坎上”。
“在服务保障上,园区建立了‘服务企业三人行’工作机制,深入企业了解需求,解决实际问题。”铅山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通过问题收集、分类派单、问题办理、结果反馈等方式实现服务闭环,有效推动企业用工、用电、用水、融资等60余项问题的解决。
重构:政府从“管理者”向“培育者”“赋能者”转变
产业生态的重构,正在催生新的招商逻辑。这意味着招商“打法”从政策红利转向市场活力,推动政府从“管理者”向“培育者”“赋能者”转变。
如何培育?需要围绕产业链构建生态链。
谋全局。《2025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聚焦我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支持各地围绕特色和主导产业发展,提升特色产业全链条服务水平,提升产业营商环境。
再看各地,江西各开发区多维度协同发力——
“我们加强对产业链的研究分析,深化对各产业、各环节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万载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该园区重点聚焦单晶硅、多晶硅、锂电池、通信设备、汽车电子方向,深化产业链研究。
同时,制定“一产一图谱”,以“1+3+N”重点产业链为核心,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方向,梳理行业内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重点企业名单,精准绘制“招商地图”。截至6月,万载县共有电子信息企业33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现有相关从业人员6000余人,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
企业抢滩布局的背后,少不了产业的吸引力,更少不了园区全生命周期的赋能。
“很多时候,政府处理难题比我们想得还要早,还要周到。”走在广昌工业园,这样的话语不绝于耳。
据了解,为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广昌工业园实行“四个一”工作方法,即园区一个干部,挂点一个重点企业,每半月走访一次企业,为企业办一件实事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从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项目立项、入园协议签订等系列手续,到金融扶持、企业用工,一次次走访、一场场活动,处处都有园区挂点干部的身影。
“此外,我们还实施常态化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和联系帮扶,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态。”广昌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园区共计为企业办理用地、工程规划许可证49本,协助指导欧特纳电子、金叶农资、宸源户外等多家企业完成项目报建手续的办理工作。
突围:专业化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筋强脉畅”
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江西开发区如何确保产业之树常青?
如果说精细化的服务让企业“招得进、养得大、留得住”,那么专业化服务平台则让产业链“护城河”越筑越牢,从而推动产业链“筋强脉畅”。
光学,是上饶的一张产业名片,全球每两块工业镜片就有一块是“上饶制造”。作为世界最大的光学镜片生产基地,上饶汇聚了240余家光学企业。然而中小企业检测设备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短缺、外地送检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这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应势而生。
2024年,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与上海语荻光电成立超精密加工联合实验室。“中心建成高标准实验室之后,公司产品的检测效率提高了40%以上。”上海语荻光电相关负责人透露。
同样得益于上饶经开区从光学设计、精密制造到精密检测的全链条服务,江西德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顺利从研发线走向生产线。“接下来,我们更有信心投身到AR、VR这些新兴赛道中。”该公司负责人说。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江西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之处,远不止一城一域。
走进位于黎川工业园的江西板缘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板材压贴生产车间,智能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作,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板材,经过仿生无醛胶黏剂涂覆、热压成型等一系列先进工艺,一张张生态环保板材缓缓下线。
“我们公司与南京工程学院合作研究的无醛胶技术已应用于板材胶合,不仅让产品环保性能达到国际标准,更让板材胶合强度提升了3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加强校地融合,黎川搭建起家具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融合服务平台。如今,已形成“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电商物流”全链布局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出了一个集民用家具、办公家具和康养家具为一体的家具产业制造基地。
产业发展非朝夕之功,唯有“营”在当下,方能赢得未来。展望未来,江西开发区将提产业之笔,蘸营商之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文/陶钦仪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兰春 实习生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