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还想来住住”!驻华外交官们来江西看中了啥?

2025-05-22 19:47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陈文报道:五月的赣鄱大地,白鹭恋禾田,水雾漫山间,宛如一幅壮阔的水墨画卷。5月17日至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5“发现中国之美·相约如画江西”活动走进南昌、九江和景德镇。来自塞舌尔、巴哈马、巴基斯坦、突尼斯、朝鲜、克罗地亚等6个国家的9名驻华外交官,行走于江西的城市与乡村间,与自然山水相望、与古迹文物对话,感受这片大地上澎湃的文旅新动能。

传统现代融合巧妙

南昌是活动第一站。当外交官登上滕王阁五楼的走廊,眼前绵延近3公里的古建筑群在灯光掩映下光彩夺目,与赣江西岸的摩登大厦、霓虹光影遥相呼应。“太美了!”塞舌尔驻华大使安妮·拉福蒂纳不住赞叹。时隔3年多,这位大使再度登上江西的热土。她惊讶地发现,这里在保存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物的同时,还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塞舌尔和中国在文旅融合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安妮·拉福蒂纳说。

undefined

看着多媒体展示屏上被毁28次、建设29次的滕王阁,大使们忍不住好奇地问:“为什么要不停重建滕王阁?”“因为王勃和《滕王阁序》。”解说员徐安琪详细地补充道,这篇著名的古代文章让滕王阁留名千载,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访,早已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象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所以才能屡毁屡建,传承至今。

“江西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拉赫曼·哈什米惬意地吹着赣江上的微风,笑着说道,今天参观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登上了中国著名的楼阁,才明白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游客。“我觉得江西值得更多国际游客来参观和感受。”

退休后还想再来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一首《大林寺桃花》道出庐山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当外交官一行乘坐索道缆车跨越垂直落差超千米的半个庐山到达牯岭镇时,初夏的暑热在这里消失殆尽。沿着庐山花径,外交官们来到曾被称为“匡庐第一境”的大林寺旧址,与如琴湖畔的白居易雕像合影留念。

“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但庐山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朝鲜驻华大使馆公使金东范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毫不掩饰自己对庐山的喜爱。庐山“雄、奇、险、秀”的壮阔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临别前,金东范许下了再上庐山之愿:“等我退休了,我要来庐山住一段时间。”

在庐山植物园,高大的柳杉、鹅掌楸直插云霄,路边的忍冬、杜鹃等灌木藤蔓和低处的矮草、苔藓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层次错落、浑然天成的园林景观。外交官们一边了解园内的植物资源,一边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突尼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姆·阿雅迪颇有感触地说:“我想邀请突尼斯的旅游部门来感受这里的山水文化,交流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和生态环境保护。”

陶瓷何以走向世界

青花网格纹鱼篓尊、白釉八方烛台、仿哥釉象耳簋式炉……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出的陶瓷文物吸引着外交官驻足欣赏。“这些艺术品在历史上是有实用性的器具,但实用性并没有减弱它们的艺术性。”巴哈马驻华大使波莱特·贝瑟尔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赞叹不已,她非常喜欢技艺精湛的艺术品,认为艺术品能够搭建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体现。

当外交官来到古窑民俗博览区,他们更加真切地了解到中国传统陶瓷的手工制作技艺。从拉坯到利坯,从雕刻到釉上彩绘,尤其是众多技艺大师现场创作颜色釉瓷、青花瓷、粉彩瓷的场景令伊姆·阿雅迪深受触动。“这么多匠人甘愿用他们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从事瓷艺创作,我想这就是中国陶瓷能够保护和传承下去,并走向世界的原因。”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馆公使马瑞詹·克莱西对景德镇琳琅满目的精致瓷器充满兴趣:“我想买走这里所有的陶瓷作品。”在景德镇,她不仅体验到景德镇陶瓷“声如磬”的特点,还上手学习拉坯,制作出自己的第一个陶泥作品。“下次我要带家人朋友和更多的钱到景德镇游玩。”她说。

“我不仅是塞舌尔驻华大使,也是宣传中国的大使。”体验过陶瓷制作技艺的安妮·拉福蒂纳兴奋地说,等她回到塞舌尔要向更多人推介中国的江西,中国的陶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