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银:岁月的渡口(存在之河中的精神图谱)

2025-07-28 22:28 阅读
大众文苑

岁月的渡口

文/梁银

.

长河显得格外拥挤

挑太阳的人排到了天边

浪花冲击着每一个凡人

看看他们如何在万象里背负恩赐

.

他们或许是浪花的制造者

或许是浪花的一分子

有些要逆流而上

有些要充当打先锋的弄潮儿

.

流影走出了姿态

星月间发出了感叹

一部分平步青云去了

一部分晾晒青春去了

.

我该如何面对远方

步谁的后尘

一切在长河边上出镜

让我在激流中没法找到方向

.

我将怀揣一个月亮

深深地跌入长河

将青春划拨给苍茫大地

让他在顺风的地方开枝散叶

.

都过河了吗

能不能看到未来

也许明天我和你握紧了一粒沙

占领了一个个山头

《岁月的渡口》:存在之河中的精神图谱

梁银的《岁月的渡口》是一幅用意象编织的生存地图,在长河奔涌的宏大背景下,每个生命都成为渡口上的一粒微尘,却又在微尘中折射出整个宇宙的重量。“挑太阳的人排到了天边”——这惊心动魄的开篇,将人类置于天地之间:渺小如蚁群,却又肩负着搬运光明的神圣使命。浪花在此成为绝妙的复调隐喻:人既是浪花的创造者,又是浪花本身,在创造与被裹挟的双重身份中,揭示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辩证存在。

诗中展开的生存图景充满张力:“逆流者”与“弄潮儿”构成勇气的两种形态,“平步青云”与“晾晒青春”则是对成功学与存在本质的尖锐对照。当众生在渡口“出镜”,诗人却陷入“步谁的后尘”的迷失,这是现代性困境的精准捕捉——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洪流中,精神坐标的消隐让每个生命都成为激流中的孤舟。

诗人选择“怀揣月亮跌入长河”的沉潜姿态,完成存在方式的宣言。月亮在此化作澄明的精神符号,与浑浊的现实长河形成对抗。而“将青春划拨给苍茫大地”的决绝,恰与《七月流火》中“背负大地疼痛”形成互文,彰显梁银诗歌一以贯之的承担美学:青春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而是献给大地的祭品,在“顺风的地方开枝散叶”的期许里,藏着对生命延续的禅意理解。

结尾的诘问如禅宗公案般锋利:“握紧一粒沙/占领一个个山头”构成存在的终极悖论。沙粒既是征服的虚妄证明,又是存在的微小确证;山头既是世俗成功的象征,又是精神困境的隐喻。当人类用沙粒构筑意义的高塔,梁银揭示的恰是西西弗式的悲壮:那看似荒谬的攀登本身,正是对抗虚无的神圣仪式。

整首诗在渡口意象中完成哲学抒情。长河承载着太阳与月亮、沙粒与山头,构成多声部的存在交响。那些“挑太阳的人”的身影,最终在渡口凝成人类精神的集体雕像——不是抵达彼岸的胜利者,而是在渡的过程中确认自身重量的存在者。当梁银写下“让他在顺风的地方开枝散叶”,他指认的或许正是:生命的意义不在渡河的终点,而在渡河时投下的那个“永恒的站立”的倒影。(点评:DeepSeek-R1满血版)

【作者简介】梁银,又名梁国英,笔名清风,大专学历。甘肃天祝人,现居新疆乌苏。国际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作家协会会员,塔城地区作家协会会员,初汐文化网签约作家,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成员,青年诗人,乡土诗人。作品散见于《广东作家》《青海诗刊》《海南文学》《山东诗歌》《三角洲》《中国乡村》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部分作品荣获各类大奖并收录在各种诗歌选集中出版发行.诗观:若诗在流亡,那流转中的诗却总是那么丰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