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入局,“外卖大战”又添一位“新玩家”
“外卖大战”又添一位“新玩家”。
近日,快手在其APP的“团购·优惠”页面,新添加了一个“外卖”功能。
点击进入相关页面后潮新闻记者发现,该服务下所售卖的大多为优惠券类商品,下单后可前往美团APP、大众点评APP以及美团外卖小程序等“美团”平台相关处核销使用,配送也由美团外卖承接。
不过,除了部分依赖美团的入口之外,快手允许本地生活商家直接在快手上架外卖商品,例如记者点击进入了一家名为“倾侣·小龙虾·牛骨”门店的页面,除了大额优惠之外,还可自行添加配送地址及选择送达时间,配送服务由第三方承担。
激活“新线城市”用户
在本地生活方面,快手早已着手进行过“边缘的试探”。
2019年,快手就在APP二级入口上线本地生活板块,但初期以导流为主,先后与同程艺龙、去哪儿网等OTA平台合作,2021年底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允许用户通过美团小程序在快手完成交易,从团购扩展到代金券、秒杀,逐渐扩大合作范围。
2022年9月,快手成立独立本地生活事业部,启动“千城计划”,重点布局新线城市。2023年在青岛、哈尔滨等试点城市验证商业模式,通过“敢比价”补贴、达人探店等策略吸引商家入驻。2024年推出团购配送到家业务,允许商家在团购套餐中添加“仅外送”标签,由快手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快手与美团的合作范围扩大至“百城万店”。
潮新闻记者从快手获悉,2025年二季度,快手本地外卖商品支付用户数环比增长超3倍,业绩规模涨幅显著。目前外卖商品以第三方合作共建为主。快手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后续将覆盖更多商家及品类,逐步完善自营能力。这种“流量+供应链”的协同模式,既规避了自建配送网络的重资产投入,又能快速激活平台4.08亿日活用户(其中新线城市占比超62%)的消费潜力。
入局时机引热议
今年,“吃瓜”群众目睹了一场“外卖大战”。
2月,京东高调入局“外卖”,在短短的几周内,迅速演变为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巨头的激烈角逐,外卖的日均订单量一度创下行业历史纪录。这场战争以“补贴混战”为显著特征:京东推出“百亿补贴+骑手五险一金”,阿里整合饿了么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美团则以“0元购”等极端促销应战,导致茶饮等低价品类订单激增,但也引发商家利润缩水、骑手超负荷工作等生态失衡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于7月介入约谈,要求杜绝“低于成本价倾销”,8月三大平台同步发布声明叫停恶性补贴,标志着行业从“烧钱抢市场”转向“服务与生态建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快手“入局”外卖的消息传出,自然会引发不少讨论。有观点认为,快手现在入局,存在明显的“后发劣势”,难以在几个传统外卖巨头的领地旁安营扎寨,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快手与美团的合作方式,在短期内可以产生双方都能满意的效益,例如2024年,美团商家在快手GMV同比增长超38倍;快手则规避自建配送网络的重投入,初期成本远远低于美团。
目前在外卖的竞争格局上,美团仍以70%市场份额占据主导;京东通过 “品质外卖” 策略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激活达达运力网络;阿里依托淘宝闪购实现日订单8000万单。
提到“入局”,人们自然还会把快手与同是短视频平台的抖音做对比。不过,抖音早期发力团购配送后收缩,2025 年以 “随心团”,“一品双开” 模式重启,依赖第三方配送,聚焦连锁品牌并以返佣补贴吸引商家,强化内容 “种草 - 消费” 闭环;而快手优势在于下沉市场及新线用户,采用 “美团供应链 + 自有流量” 轻模式快速起量,且有可灵AI优化效率,低价策略更贴合下沉需求。
行业人士指出,快手外卖的轻资产模式、下沉市场优势及市场潜在可灵AI技术应用,可以为行业注入了新变量;但履约短板、用户习惯培育,甚至与美团的竞合博弈等,仍是其必须跨越的障碍。(记者 楼纯)
(图片来源: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