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聚“新” 双向奔赴——赣州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服务提质增效

赣江潮涌,“新”风正劲。放眼赣南大地,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暖心聚力,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化身“移动网格员”“民情前哨”,穿梭街巷传递虔城温暖,串联起家门口的幸福圈,一幅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和谐画卷正徐徐铺展,处处跃动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基层党建的新阵地。目前,赣州市共有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网络主播、网约家政、网络作家等新就业群体人员约15.5万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为团结凝聚好新就业群体,赣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将新兴领域党建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聚焦“两司两员三网”等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服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线上线下相结合、硬件软件同发力,系统构建“125”(即健全一套领导体系、搭建两块服务阵地、创新五项服务机制)工作体系,着力健全责任链条、建设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机制,全方位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汇聚“新”力量、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安远县组织新就业群体开展拔河比赛。

“虔新驿站”内,医护人员为新就业群体人员进行体检。(本版图片由赣州市委组织部提供)
健全一套体系,汇聚凝“新”合力
网约车司机张伟结束上午的出车后,便直奔赣州经开区网约车行业党支部活动室,顺手拿起屋里的充电器插上手机。“你看,这儿还有应急药箱,创可贴、晕车药、退烧药都备好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不光这些,党组织经常开恳谈会,我们跑单时遇上的接单纠纷、停车难题等,在这里都能得到回应。”
节日的慰问、生病时的关怀、技能提升培训……党组织的暖意,把奔波在路上的新就业群体紧紧地凝聚在党的周围,党支部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家”。
责任压得实,工作才能落得实。赣州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多次深入新兴领域平台站点、司机驿站等开展调研,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树立“如我在办”理念,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常态化调度推进工作,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确保各项任务高效推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赣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先行,聚焦新就业群体中的党组织“空白点”和“盲点”,建立“双清双提”机制,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市本级七类重点新就业群体(即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网络主播、网约家政、网络作家)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建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66个、工青妇等群团组织429个,为开展服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以前总觉得党建是组织部门的事,我们管行业就行,现在才明白,行业发展和党建工作得拧成一股绳。”该市交通运输局王科长深有感触。
为让各行业主管部门真正树牢“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意识,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从制度层面下功夫,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出台工作规则、职责清单等5个制度性文件,如明确要求交通运输部门,不仅要管道路运输安全,还要牵头抓好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群体的党建工作,这些职责都清清楚楚写进了部门“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规定里。
“现在每次开行业会,党建工作都是必谈内容,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王科长笑着说,“今年我们还因为行业党建做得好,在全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目前,赣州市新兴领域党建已被纳入县(市、区)及市直单位年度综合考核,行业党委书记每年进行述职评议。考核连着责任,谁也不敢再当“甩手掌柜”了,大家比学赶超的劲头足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也逐步形成。
建强两块阵地,搭建温馨港湾
在赣州的街头巷尾,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楼宇等打造的一个个“虔新驿站”,正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港湾。
针对新就业群体“奔走在路上、活跃在云端”的特点,赣州市不断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路径,牵头整合各部门资源,推动行业综合党委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用心搭建“虔新驿站+虔新e站”线上线下服务两块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温馨港湾。
从选址规划到资源整合,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团市委、市网约配送行业综合党委积极主动靠前,党员干部带头调研新就业群体需求,联合商圈楼宇党组织、企业党支部拧成一股绳,把职业指导、社保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搬进驿站。
在街头奔忙的外卖员张师傅,对“虔新驿站”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趁着中午送餐的间隙,他熟门熟路地拐进社区旁的驿站,接满温水,又用微波炉加热了自带的饭菜。“以前只能在路边树荫下歇脚,现在有了‘虔新驿站’,就跟在家一样方便。”张师傅指着墙上的“小哥地图”二维码说,“只要扫一扫这个码,全市驿站的位置都能查到,真的很方便!”
为让服务更贴心,赣州市网约配送行业综合党委发动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成立“骑手先锋队”,由他们收集同行的急难愁盼——“我希望在驿站歇脚时能看看书”“我希望社会对我们更加友好”……
如今,驿站里的“红心阅读角”摆满了党史读物,《你好,虔城小哥》公益宣传片吸引外卖员驻足……这些暖到心坎里的服务,背后是党建引领织就的红色服务网络,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党建引领下,“虔新驿站”不仅是服务站点,更成为凝聚人心的“红色堡垒”。700余个驿站织就的“15分钟服务圈”里,党组织的温暖在每一份热餐、每一句问候、每一次服务中传递,既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归属感,也让他们在党组织的带动下,从服务的受益者变成基层治理的参与者。
同时,赣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为纽带,以“虔新驿站”的成功案例为蓝本,推动公益社会资源整合下沉,在小区、商圈、楼宇、园区、医院、学校等区域,精准布局友好车位、友好商户、友好药店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与“虔新驿站”相互衔接,织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网络,真正实现“党建强、服务优、人心聚”的良性循环。
“以前送商场的订单,停车找位需耽误好几分钟,现在商场门口划了友好车位,专门给我们留着,太方便了!”外卖员刘师傅说起最近的变化满脸笑意。
线上服务同样精彩。考虑到新就业群体跑单时间碎片化、组织生活难集中的特点,章贡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发“虔新e站”线上小程序,集成党员报到、在线学习、暖心服务、政务信息、智慧地图等功能,创新“五入”(即入学、入医、入职、入托、入网)积分法,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从报到学习到问题反馈,从积分兑奖到微心愿实现,“虔新e站”用数字化打破时空壁垒,成为1.3万名新就业群体人员的“数字港湾”。数据显示,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超8000人,累计解决隐患1300余个,兑现微心愿1.6万余个。
如今,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党员在小程序上“亮身份、晒学习、办实事”,有的还在线上参与“党建金点子”征集,把跑单时看到的城市治理问题变成建议,不仅让组织生活“活”了起来,更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方寸屏幕间不断延伸。
章贡区快递行业党支部党员快递员张华利用日常派件走街串巷的优势,不仅及时上报辖区内老旧小区楼道堆物、路面破损等治理隐患,还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凭借高积分,他被街道聘为基层治理观察员,还为子女申请到就近入学的调剂名额。
“五入”积分法推广以来,全市430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通过顺口顺手顺心服务居民群众累计8500余人次。积分法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调剂问题141个、申请保障房61套,真正帮到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
创新五项机制,做实暖心举措
在关爱凝聚与服务管理新就业群体的过程中,赣州市持续创新权益保障、利益协调、激励关爱、成长赋能、作用发挥五项服务机制,集聚各级行业党组织力量,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赣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组织行业综合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深入开展“如我是新就业群体”换位调研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补充工伤保险,联合工会、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成立新就业群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资纠纷调解室,共同筑起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安全网。
“我之前雨天骑车摔倒骨折,多亏这份补充工伤保险,不仅让我报销了医疗费,还领到了工伤津贴。”外卖员李建军感慨道。
在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推动下,市总工会为全市新就业群体提供意外大病团体保险和专项关爱基金双重保障。去年冬天,网约车司机张师傅突发心梗住院,通过工会的这份保障获赔5万元。他感激地说:“关键时刻,党组织就是我们最坚实的靠山。”
权益有保障,诉求有回应,背后是各级党组织的主动担当。赣州市出台新兴领域诉求直通机制,构建起“新就业群体—党员—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行业综合党委—两新工委”闭环渠道,让诉求传递更顺畅。外卖员李明通过章贡区优优跑腿党支部反映“吃饭贵”问题,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第一时间对接,推动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党员商户联盟”,团市委牵头成立基金给予补贴,党员餐馆店主主动让利,市网约配送行业综合党委全程协调定价,让8元爱“新”餐落地。
围绕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的“五个一”(一餐饭、一张床、一本证、一个岗、一份保险)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渗透在每个细节里。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统筹,各级行业党组织积极联动,共同破解新就业群体的吃住行难题。
赣州市物业行业综合党委牵头成立“人才驿站”,让来赣州求职的新就业群体能住上最长12个月的免费宿舍。
赣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组织行业综合党委搭起就业桥,专场招聘会提供超1000个岗位。货车司机小张笑着点赞:“政策越来越实在,我们干活也更踏实。”
瑞金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打造“金小哥学院”,为新就业群体技能培训、在职学历提升提供平台。35岁的外卖员王磊在这里跟着党员教师学电工技术,三个月就考到职业资格证,上岗后月薪增加1000余元。目前,“金小哥学院”已培训2600余名学员,300余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52人参与学历提升,更涌现出不少基层治理新生力量。
党建引领下的激励与关爱,让新就业群体增添归属感。赣州市持续开展榜样选树活动、举办“虔能杯”职业技能竞赛,从推荐人选到搭建赛场,党组织始终站在一线,让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职业的荣光与社会的认可。
外卖员陈一文的成长轨迹便是生动写照。从瑞金市外卖行业党支部发现他热心帮带同行的闪光点并悉心培养,到推荐他参加各类评选,再到支持他在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推动他一步步从“单王”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让劳动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工作量上,更写在被尊重、被肯定的每一个瞬间。
党建微评
将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旗下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各地各部门要从服务新就业群体出发,拿出务实举措,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就业环境,持续激发他们的动力活力。
组织聚“新”,变“单打独斗”为“众人拾柴”。抓好新兴领域党建,根本前提在于明晰党建工作“谁负责”、党组织“怎么建”、作用“如何发挥”。要全面压实“管行业就要管党建、管平台就要管人群”主体责任,依托相关管理部门或协会商会等建立健全党组织,根据实际优化组织设置。要全面摸清新就业群体党员数量,探索“互联网+”“信息化+”模式,线上线下管理同步发力,切实将党的工作延伸到第一线。
服务惠“新”,变“无处落脚”为“处处有家”。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守护者,他们的生活、保障、发展同样牵动人心。既要重视新就业群体的所思所想,也要拿出真金白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接地气的服务保障。从住房就医到场景营造,从工作环境到专属服务等,各地要因地制宜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机制暖“新”,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在党建引领下,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在感受城市温暖的同时,正化身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要通过构建“服务供给—治理参与”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机制,重点发挥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移动网格员”的独特优势,建立配套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实现城市治理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赣祖平)
记者手记
请记住这些平凡而闪耀的面孔
风雨里,外卖骑手风雨无阻送上舌尖美味;晨昏交替中,网约车司机将乘客平安送达;大街小巷里,快递小哥辛苦奔忙送货到家……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新就业群体的身影,他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用汗水串联起现代生活的便利图景,在算法与温情之间架起桥梁。
迎着晨曦、伴着繁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这群“城市摆渡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城市的同时,城市也为他们搭建起温暖的“家”。
聚焦新就业群体,赣州市出台举措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保障权益、技能培训、实现职业发展等。网约车司机张伟在党支部找到了“充电站”——这里能充电、能拿药,还能聊一聊跑单的烦心事。外卖员王磊在“金小哥学院”实现变道超车——跟着党员教师三个月学成技术,月薪涨千余元。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生病受伤有了坚实依靠——党组织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补充工伤保险、意外大病团体保险等。
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成为观察新兴领域党建最生动的切口。
更触动人心的是,党建力量正让单向服务变成双向奔赴,让新就业群体找到与社会的连接方式。驿站里设立“党员联络角”,新就业群体党员带头亮身份、领任务:党员外卖员小张成了流动宣传员,送餐时顺带分发反诈手册;党员快递员吴哥主动加入社区平安巡逻队,发现楼道隐患第一时间反馈给党组织,有效促进一方平安和谐;暴雨过后的排水沟旁,几名外卖员跟着党员志愿者一起清淤。
当新就业群体从“平台打工人”变成“城市合伙人”,每一单外卖、每一个快递、每一次出行,都在编织更有温度的江西故事。当你收到热乎的外卖、拆开期待的包裹、平安抵达目的地时,请记住这些平凡而闪耀的面孔。(本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
沈祖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