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恶意“带节奏”赚流量
近日,一位过路的医学院男教师在湖南衡阳街头,和另一位过路的女医生合力抢救一名昏倒女子,轮流实施心肺复苏,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
这桩本一目了然的好人好事,现场群众赞扬,网友普遍叫好,却遭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质疑”,指责救人者是在“袭胸”,应该“换个女的来按”……
这种对见义勇为的无端质疑和恶意揣测,令人不齿,但个别自媒体却将这些极端、个别的言论挑出来传播扩散,恶意“带节奏”,混淆黑白、撕裂共识,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有媒体复原了当时的事发经过。
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现任教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教师盘先生上街时,遇到一名女子昏倒街头,一位女医生正在对其做心肺复苏。
女医生逐渐体力不支,呼喊现场谁会做心肺复苏。盘先生就冲了上去,与女医生轮流施救。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昏倒女子终于恢复生命体征。不久救护车来到,女子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盘先生与女医生接力救助昏倒女子。(网络截图)
救人视频发到网上后,网友纷纷留言,向两位善良热心的施救者致敬,为他们的义举点赞。
可是,一些杂音也随之出现。有个别网民留言:“盘先生是男的,应该换个女性来救。”有网民甚至说:“明显有袭胸嫌疑。”
面对恶意揣测,盘先生说,自己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施救过程规范科学。听到这些污蔑心态有波动,但如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形,还是会站出来。
这起事件中,无论是根据现场群众拍下的视频,还是在场网友对事件的转述,整个救人过程光明磊落、简单清楚。
然而总有些人习惯于以出格言论博关注,他们并非不知道施救者并无过错,但就是对事实视而不见、昧着良心妄加评论,肆意向施救者泼脏水,“不怕说错话,就怕没人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自媒体的跟风炒作。他们喜欢“蹭热点”,甚至没有热点也要故意“造热点”,以此来吸引关注、赚取流量。在这些自媒体眼中,只要能给自己带来流量,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炒,哪管事情的是非曲直。
在这起事件中,个别自媒体操弄“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话术,对广大网民一边倒的正面评价视而不见,却拿着放大镜把那些极端的、荒谬的个别言论拎出来,甚至做到标题里,制造“两种观点相PK”的假象。其结果是,放大了极端言论的“毒副作用”,损害了诚信、友善、互助的社会共识。
对好人好事的歪曲中伤和对极端言论的放大传播,最后都得由全社会买单。当有能力施救者再次遇到类似情况而不敢施以援手时,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就会陷入危险。
面对热点事件,绝大多数网民的态度是理性平和的,闪耀着正直和善良的光辉,这正是网络生态的主流。
那些没有底线的极端言论,那些刻意制造对立的话术伎俩,也许会蒙蔽一时真相,带偏一段节奏,吸引一些眼球,挣得一点流量,但被人唾弃是他们必然的结局。
极端言论只是这些恶意“带节奏”者吸引眼球的诱饵,他们处心积虑等待的,就是你的搭理。他们的眼里,只有流量大小,没有是非之分。看清他们的实质,不给他们传播扩散谣言的机会和渠道,是对此类问题给出的正确的回答。
每个互联网参与者都要担负起守护公序良俗的社会责任,绝不能给少数人的偏激甚至极端言论充当“传声筒”,不能为虎作伥、成为恶意“带节奏”者的“扩音器”。
网络平台要精准识别并严管种种炮制“争议”的行为,让网络空间始终充溢正能量,让好人善举始终成为照亮世间人心的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