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公文“抄袭风”为何屡禁不绝

2025-07-28 18:02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近日,有网友发现山西忻州市五台县政府网站上,县长7月9日的调研稿件与五台山景区党工委副书记7月5日调研的稿件“雷同”。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也再次将政务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推到台前。

  调查研究,是了解基层状况、获取社情民意的关键途径,是政府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当地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掌握一手资料,不断总结概括、分析提炼,能够为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力执行提供可靠依据。但在这则仅390余字的五台县县长调研稿件中,竟有320余字与4天前五台山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的调研稿件完全一致。随后,五台县政府工作人员作出回应:稿件确实存在部分雷同问题。然而,一句轻飘飘的“部分雷同”,掩盖不了全篇将近82%重复比例的事实真相,更折射出当下公文写作散漫漂浮的弊病。

  材料虽短,问题不小。试想一下,一份简单的调研稿件都要生搬硬套,何谈真正的公信力?一份仅为应付差事而诞生的稿件,又怎能有效指导实践?摸排情况时俯不下身,撰写文章时七拼八凑,最终轻率敷衍、潦草收场,俨然失去了调查研究原本的意义。如此调研,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损害了机关形象、带偏了实干精神,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

  前有复制粘贴的防火规划,后有高度雷同的调研稿件,公文“抄袭风”为何屡禁不绝?究其原因,在于有些干部重视不够、见识狭隘,觉得材料撰写枯燥无趣、价值不高;二是能力不强、才疏学浅,将公文写作视为“洪水猛兽”,缺少深入细致的思考;三是态度不端、作风浮躁,文章多从网络拷贝或由他人代笔,习惯将“拿来”的果实变成自己的功劳;四是时间不足、精力有限,日常工作繁重、分身乏术,为完成任务只好投机取巧。归根结底,抄袭的背后仍是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作祟,致使部分干部党性观念弱化、责任意识淡薄,丧失了真抓实干的拼搏劲头,进而助长了怠惰因循的懒政之风。

  事前做好远胜于事后检讨。尽管五台县委进行了专题研究,纪委启动了问责程序,原稿件也已据实修改上传,但此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然不可消除。一次高质量的调研,应当是调研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凭借“慢工出细活”的耐心挖掘全面真实的情况,并在撰写时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方法。此外,在政府公文的起草和把关流程中,要规范标准、明确责任,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对语言格式和文字内容进行严肃审核,确保发布的每一篇公文都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公众推敲。

  近年来,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减负不等于减责、松绑不意味松懈。广大干部要摆正工作心态、摒弃凑数思想,将“应尽之责”与“该减之负”精准区分,给调查研究留足摸底走访和撰写修改的时间,推动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强劲能量。

  (翟云雪)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