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这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又一重大民生举措。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起点。然而,长期以来,“入园难”“入园贵”困扰着不少家庭。与此同时,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出台,直击民生痛点,体现了政府对百姓急难愁盼的深切回应。特别是对困难家庭、特殊儿童的兜底保障,彰显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政策温度,让教育公平的阳光能够照进每个角落。
免费学前教育,既要“免费”更要“优质”。会议强调,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这意味着政府不仅要解决“上得起”的问题,还要让家长放心孩子“上得好”。毕竟,幼儿园不仅是“托管所”,更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师资稳定、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才能真正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
好的政策需要精细地落实。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这就要求政策实施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会议不仅提出政策要“逐步推行”,还要求“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同时强调“要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这些具体要求体现了政策执行的务实态度。特别是对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政策,既保障了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又维护了教育公平的普惠性,让民生温度在细节中流淌。这种精准施策的智慧,有利于推动政策的更好落地,让惠民之举真正暖到百姓心坎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守护他们的童年,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免费学前教育的春风已至,期待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各地能拿出更多“实招硬招”,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个童年都充满阳光。
(彭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