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守护湿地生态,共享赣鄱之美
7月24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举行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颁证仪式,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其中,江西九江“榜上有名”。这标志着,九江正式成为江西继南昌后、第二个被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目前,全世界共有“国际湿地城市”74个。此次江西九江、浙江温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等中国9地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居全球第1。而江西也由此拥有了2个“国际湿地城市”。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湿地分布广、类型多、面积大。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中国贡献”。
保护生态、守护湿地,既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守护“青山绿水”的美丽诠释和生动实践。这些年,江西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测监管,持续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江西九江素有“众水汇集之地”的美誉,拥有30.53万公顷的广阔湿地,10个万亩以上湖泊、41个千亩以上湖泊的星罗棋布。高达63.68%的湿地保护率,使得九江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来此越冬。究其原因,之所以生态良好、湿地保护率高,得益于九江通过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完善保护网络体系、探索智慧管理模式、强化生态修复等“组合拳”,在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中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径,绘就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此次江西九江被认证为“国际湿地城市”,既标志着九江湿地生态保护成就获得国际认可,更为江西增添了一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名片”。面向未来,让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汇聚全社会力量,守护好一江碧水,共同构建关心湿地、爱护湿地、参与湿地保护的生动格局,就一定能真正守护湿地生态,共享赣鄱之美。
(江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