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这一政策如春风化雨,既解了万千家庭的“燃眉之急”,更为教育公平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入园难”到“入园优”,这场变革,正以民生温度丈量国家发展的深度。
从家庭角度来看,免费学前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减负“及时雨”。当前,学前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养育成本的“重头戏”。以上海为例,公立幼儿园每月费用近千元,年均支出超万元,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负担。此次政策明确要求“指导各地细化方案,确保补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直接瞄准了家庭经济的“痛点”。更值得点赞的是,政策特别强调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的兜底保障,通过动态监测评估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当“入园贵”变为“入园惠”,家长的经济压力小了,生育意愿自然会提升,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就更稳了。
从社会层面分析,免费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助推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其公平性至关重要。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地域差异等因素,一些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而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能够让更多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无论他们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富裕还是贫困,都能平等地接受学前教育,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从教育事业发展角度而言,免费学前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催化剂”。随着免费政策的推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这将有助于改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事业。比如,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幼儿园可以购置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建设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师待遇提高后,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专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一来,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当然,在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确保资金合理使用;要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促进两者共同发展;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个孩子。
免费学前教育,不是简单的“费用减法”,而是对童年价值的“认知加法”,是给每个生命最初阶段的“成长乘法”。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儿童为本”的学前教育理念,把政策的“蓝图”细化成每一所幼儿园的“实景”,必能让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愈发坚实,让每个孩子都能带着被珍视的幸福感,迈出人生自信的第一步。这,正是“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最动人的底色。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