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赣鄱行:把“中医药味”的思政课写在29个县区的热土上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杨清跃、余浩报道:今年6月至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文化赣鄱行”组织38支队伍赴全省29个县区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在赣鄱大地同上“有中医药味”的“大思政课”。
铸魂: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
江中药谷是全省首批“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江西中医药大学师生从这里出发,开启“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校党委书记黄加文、党委副书记章德林走进青年学子中间,与同学们共同参与这堂“大思政课”。
在中医药文化墙前回顾杏林厚重历史,在液体制剂车间参观中医药绿色智能制造流程,在药食同源的片剂里品尝经典名方……美丽的环境、丰富的产品、先进的技术让同学们发出阵阵赞叹。“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医药的现代化,更让我们坚定了中医药文化自信。”
该校思政课教师从中医药文化的地位、中医药独特的治病功能、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讲好中医药故事、青年中医药工作者的时代责任等方面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固本:感受江西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
江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计算机学院“青春乡音”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队前往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学习非遗文化——中药炮制。队员们感受“白芍飞上天”的神奇,向老药工请教中药炮制技艺,感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蕴含的工匠精神。队员们前往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参观“药之源”“药之都”“药之灵”“药之奇”“药之光”展厅,感受江西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
临床医学院“青囊益站”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在九江市杏林文化遗址、庐康中药谷等地开展文化赣鄱行实践,探寻中医药文化根脉。在庐山杏林遗址园,队员们驻足在董奉像前,聆听“杏林春暖”典故,感悟“大医精诚”文化内涵,坚定传承杏林文化的信念。在庐山星子镇三角垅村、华林镇汤家港,队员们实地调研以村卫生室为依托的“杏林驿站”,走访基层医生、当地村民以及庐山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感受杏林文化在基层的蓬勃发展。
仁心:火热实践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仁心济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针灸推拿学院“热敏灸”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队前往丰城市河洲街道,为社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耳穴压豆、热敏灸治疗等健康服务,擦亮热敏灸亮丽名片。临床医学院“青囊益站”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前往于都县潭头村,为当地居民义诊,用热敏灸为肩周炎患者驱寒,并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宣讲员从中药“五味”入手,依次介绍了酸、苦、甘、辛、咸五类味道及其代表药材,和村民共同领悟药材背后蕴含的中医智慧。

铜鼓县大塅镇古桥村是学校乡村振兴帮扶点。人文学院“心灵乐梦团”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队来到当地中草药种植基地,跟随药农学习黄精、茯苓等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参与除草、采收等劳作。通过田间课堂,实践队员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收集当地中医药特色疗法,为开展中医药知识宣讲积累了素材。

培元: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育“杏林青苗”
在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中,江西中医药大学组织多支队伍走进中小学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引导中小学生成为“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杏林青苗”。
临床医学院“悬壶”乐爱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队前往乐平市第六小学,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八段锦带到小学生的课堂。临床医学院“杏林青禾”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队来到进贤县架桥镇阳光驿站,用趣味动画讲解和实物药材辨识激发孩子们对中医药的兴趣。临床医学院“青囊益站”暑期大思政实践队来到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中药材手工制作活动,指导孩子们亲手制作中药材发夹、香包等物件,组织开展了中医传统功法教学,将健康养生的理念种在小学生心田。


此次江西中医药大学“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让青年学子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感受江西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投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增长才干,激励江中医学子在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践行仁心仁术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