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以法治之力点亮“安居梦”

2025-07-28 06:03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系着经济发展。住房租赁作为解决居民居住问题、释放住房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引发关注。这一新规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我国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的空白,更标志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住房租赁领域的深度落地,为市场健康发展注入了长久而稳定的法治动能。

  近年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发展壮大,对实现住有所居、改善住房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也存在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租赁双方合法权益保障不充分、市场化专业化机构主体发展不足、经纪机构房源信息发布和费用收取不规范、监督管理仍需强化等问题,亟待在法治轨道上加强全链条治理。

  这部《条例》的价值,远不止于对租赁行为的简单约束,更在于通过明确的权利义务划分、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有力的责任追究,为租赁市场构建起一套清晰的准则规范。《条例》以问题为靶心,对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堵点开出针对性“药方”,用法治的精准性提升治理的有效性,让住房租赁市场在规范中回归民生本质。一方面,《条例》把保障居住安全放在首位,明确规定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同时,明文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为广大租客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线。另一方面,针对信息不透明与市场秩序混乱的顽疾,《条例》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必须发布真实、准确、完整的房源信息,建立住房租赁档案,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对从事转租经营的住房租赁企业要求强制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同时,要求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在发布房源前须核对委托人的身份信息、住房权属信息,实地查看房源。这些举措精准打击了虚假房源、哄抬价格、资金挪用等乱象,逐步消除租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让房东与租客在透明、规范的环境中建立信任,为住房租赁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监管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和市场运行的质量。《条例》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过程中,凭借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这一体系既强化了监管的精准性与协同性,又通过明确的责任约束确保制度刚性,更在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为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筑牢监管屏障。比如,《条例》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对出租人、承租人、企业、经纪机构乃至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均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有效提高了违法成本,为各项规定的有效落地夯实了法律责任基石。此外,《条例》强调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多渠道增加租赁供给,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并通过规范合同签订、明确行为边界、保障合法权益,着力稳定租赁关系,让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为市场注入了稳定预期和明确方向。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市场乱象频发到规范有序运行,这部《条例》所承载的,不仅是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治理升级,更是对千万家庭“安居梦”的郑重承诺。我们相信随着《条例》的正式施行,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安全便捷、租售同权的住房租赁新生态必将加速形成,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定能照进现实。(张智全)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