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瑞典家庭收养的女孩回上饶寻亲:故乡早已换了模样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郭睿、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兰春摄影报道:7月的上饶,阳光炽热,绿意葱茏。24日上午,信州区社会福利院迎来了一名特殊的访客——一名女子手捧水果与巧克力,微笑着分发给院里的老人。她的名字叫Linn,而福利院档案里还留存着她的另一个名字:饶晓琛。
Linn回到上饶市信州区社会福利院。
Linn和养父母。
命运的起点:被遗弃的婴儿与跨越山海的爱
1995年1月11日,一个襁褓中的女婴被遗弃在上饶市立医院门口。在当地派出所两个月的苦苦寻找无果后,女婴被信州区社会福利院(原上饶市社会福利院)收留,并取名饶晓琛——“饶”是这座城市的印记,“晓琛”则寄托着破晓新生的希望。
同年,一对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夫妇——莱纳特和尤拉,远渡重洋来到江西,向有关部门提出希望能收养一个孩子的请求。命运让他们相遇,她被带往瑞典,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Linn。3岁时养父母离异,Linn在养母尤拉的呵护下长大。“她是最温暖的母亲,让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被领养的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每天早上为我穿衣、送我去学校的场景。”Linn回忆时眼眶微红,“我养母在当地养老机构里面做护师,她非常有爱心。” Linn还告诉记者,瑞典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当时那里没什么外国人,同学和朋友对她这么一个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面孔有些好奇,但是对她还是很友好。
梦里的召唤:养母离世后的寻根执念
2021年,养母的去世让Linn的世界骤然黯淡。尽管她已拥有自己的小家庭——丈夫和年幼的儿子,但血脉深处的呼唤愈发清晰。“我总梦见自己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梦见一个叫上饶的地方。”她说,“那种感觉像是一种使命,我必须回去。”
今年7月,30岁的Linn终于踏上寻亲之路。22日,她独自飞抵北京,转乘高铁奔赴南昌。23日傍晚,当列车缓缓停靠上饶站时,她的心跳加速了。“走出车站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无比踏实,好像灵魂找到了归属。”
重逢与震撼:故乡早已换了模样
福利院的档案室里,Linn颤抖着抚摸那张泛黄的弃婴证明,上面记录着她的出生日期和被收养的历程。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她介绍上饶的巨变——高楼林立、科技融入生活,甚至酒店里的服务机器人让她惊叹不已。“养父母口中的‘小城镇’早已焕然一新,这里的繁华不输斯德哥尔摩!在福利院时他们告诉我上饶不仅城市建设现代,还是一个风景非常美丽的城市,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景区,我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了。”她笑着说。
尽管不会说中文,Linn的寻亲决心未减。她委托记者发布寻亲消息,并计划前往当年被发现的市立医院附近走访,去附近的景区看看。“如果能找到生身父母,我想告诉他们,我从未怨恨过。”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我会说:‘妈妈,谢谢你们给我生命,我过得很好,只想看看你们过得好不好。’”
寻亲之路或许漫长,但Linn的此行已满载意义。仿佛完成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她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分发巧克力时,眼神温柔如当年的养母。“无论结果如何,这片土地给了我生命,我永远感激。虽然我27日就要飞回斯德哥尔摩,但是无论寻亲的结果如何,我还会回上饶的。下次我会带我丈夫和儿子一起回来。”
夕阳西下,Linn站在信江畔远眺。江水奔流,如同她30年的思念,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