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斗志、彷徨与柔情,都写进了江西的山川

2025-07-27 08:38 阅读
江西风景独好

提起李白,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豪情,还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想象?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在江南西道山水间曾留下深刻的生命印记。

"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惊艳初遇,到"香炉灭彩虹"的黯然诀别,五访庐山的经历恰似李白人生的缩影。江西见证了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诗情,也承载着"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催兮力不济"的落寞,更记录着这位天才诗人“隐”与“仕”之间的挣扎

如今,当我们在庐山瀑布前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在浔阳江畔回想"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时,李白的诗魂已与江西山水融为一体。这片土地永远珍藏着诗仙最灿烂的绽放和最深刻的叹息,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个盛唐最耀眼的灵魂。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周继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梦笔生花的诗仙,是放纵不羁的酒徒,是寄情山水的旅人……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世人心中集浪漫、豪迈、自由为一体的精神符号。
在李白的一生中,他先后五次来到庐山,青年时初遇庐山的惊艳,中年问道时的彷徨,乱世归隐时的无奈,浔阳狱中的绝望,以及暮年诀别时的苍凉,都在江西的山水间留下印迹。
李白与庐山的初遇正值开元盛世(726年),大唐国运鼎盛时期,此时的李白是浪漫不羁的少年,他出川游历,风华正盛,仗剑而行游览名山大川,以酒会友广结天下豪杰。
站在香炉峰前,他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银河倒挂,是一个年轻诗人眼中对自然最纯粹的惊叹,也是一位尚未尝尽世情的理想主义者,对世界的第一封情书。他又在《望庐山五老峰》中盛赞:“青天削出金芙蓉,四照银河几万重。”“青天削出金芙蓉”的奇绝比喻,无不彰显着青年李白的飘逸绝尘。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宋和程

此后许多年,他宦海沉浮,尝过短暂的“赐金放还”,也经历“弃如敝屣”的冷遇。天宝九载(750年),他再入庐山,已是心境大变。那年,他将妻子送往庐山求道,于《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中写下:“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诗中既寄托着对妻子的祝福,也隐含他对道家超然生活的向往。然而正如李长之在《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所评价的那样:“像李白这样的人物求仙学道,是因为太爱现世使然的,所以他们在离去人间之际,并不能忘了人间,也不能忘了不得志于人间的寂寞的。”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李白避乱入江西,再一次登临庐山。这一次,他在屏风叠营建草堂,筑屋读书,想要就此归隐。他在《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中写道:“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盛唐倾颓之际,这位曾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诗人,在理想破灭后选择栖身庐山,为自己筑起最后的庇护所。此时的李白虽在庐山避难,仍有一颗爱国之心,无奈中还存有对国家山河抱负的向往。

然而命运总是弄人。永王李璘向李白发出邀约,其幕僚“三顾茅庐”,将他从山中召出。李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出山,却卷入唐肃宗与永王的政治斗争,后因“附逆作乱”之罪被捕,囚于浔阳。《在浔阳非所寄内》,其言哀切:“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那时的他已不再谈“青天金芙蓉”,只剩满目风尘。政治的激流终究将他从理想拉入现实的深渊,这一程庐山与九江,是他“从云端跌落尘土”的真实注脚。

最后一次与庐山相见,是在公元760年。再度登庐山,彼时的他已年近花甲。"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中的这句诗,仿佛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曾经绚烂如彩虹的才情,如今只剩下"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过彭蠡湖》)的苍凉。香炉峰下已无彩虹,唯有暮色苍茫,他知道这很可能是最后一别。

次年,李白逝世,结束了他半生逐梦、半生逐风的旅程。

李白一生与庐山结下不解之缘,每当他仕途受挫、壮志难酬之际,那云雾缭绕的庐山便似在远方召唤。青峰翠谷间,飞瀑流泉洗涤尘心;烟霞明灭处,云海松涛抚慰愁肠。从“飞流直下三千尺”到“哀声那可闻”,从金芙蓉的仙境想象,到浔阳囹圄的沉郁悲鸣,他的诗风因江西而丰盈,也因江西而深沉。
《望庐山瀑布》的千古绝唱,将浪漫主义推向了极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至今仍让无数读者心驰神往。而江西,正是他才思奔涌的源头之一。在庐山之南、匡庐之侧,他不断与山川对望,心神与自然交融。他最鲜明的浪漫,正是庐山的峰峦飞瀑、九江的烟水浩渺给予他的灵感馈赠。
他写“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照见李白的沉浮,也使他在风雨人生中,寻得一片澄明的精神归处。
他曾深情地写下:“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这是他对庐山最真切的赞叹,也是对江西山水的最高礼赞。江西给予他的,不只是灵感,更是一种温柔的托举,使他在跌宕流转的命运之中,犹得几分旷达与从容。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宋和程

因此,庐山与九江不仅是李白生命的行迹坐标,更是他诗心沉浮的倒影,是他理想与命运碰撞之后留下的余光。那片云烟浩渺之间,有一个人,曾在失意之中写下最清澈的诗句,在沉郁时仍相信风骨与自由,并把这一切,寄予山水,写入永恒。
千百年后,庐山依旧云烟缭绕,江水依旧悠悠流淌。当我们站在庐山瀑布前吟诵李白的诗句时,仿若能看见那个白衣飘飘的诗人,在“飞流直下”的轰鸣与“香炉灭彩虹”的黯然之间,低吟浅唱,将他的斗志、彷徨与柔情,都写进江西的山川。
 
今日你我若随太白之踪而行,在香炉峰望飞瀑如练,在浔阳江追想他曾吟唱的悲歌,在五老峰听松涛阵阵......体会一种在仕隐之间挣扎半生,仍保持赤子之心的天真。从此,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