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吴姐拌粉”多家门店关闭,储值卡难退款!公司最新回应

2025-07-25 07:09 阅读
大江新闻-新法治报原创

近日,不少南昌市民反映,在“佬火根俚吴姐拌粉”(下称“吴姐拌粉”)连锁餐饮店储值后,遭遇了部分门店关闭、会员储值难退回的情况。

记者介入后,江西筷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资金周转困难,正在解决问题,但退款通道从未关闭。对此,律师建议,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要增强权利意识,督促商家以书面形式明确商品或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

新建五中附近的“吴姐拌粉”店门紧闭

 

市民投诉

拌粉店关门 储值卡退款难

“这家吴姐拌粉店关门了,充值的钱不给退。”近日,网友万女士在某平台发布视频称,去年在新建五中“吴姐拌粉”门店办理了储值会员卡,近期门店关门,可储值卡里还有几十元的余额,不知如何是好。

公开信息显示,“吴姐拌粉”是由江西筷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办的餐饮连锁品牌,主要以拌粉、瓦罐汤等南昌特色早餐为主打产品,近几年在南昌市开设了几十家门店。

事实上,万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网络社交平台,有关“吴姐拌粉”退款问题的投诉不在少数。李女士也曾发帖吐槽在“吴姐拌粉”储值消费的遭遇。今年4月,她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万象城附近一家“吴姐拌粉”门店充值100元,可前段时间,门店关门。起初,门店负责人还表示会退款,但在后续的沟通中,门店负责人却直接将她拉黑删除。

记者发现,在该网友的帖子下,有不少同样遭遇的网友讲述了在“吴姐拌粉”的消费经历,多数与门店储值金无法使用有关。

7月9日,记者来到万女士提及的“吴姐拌粉”新建五中店旁,发现门店紧锁,已无人经营。记者透过玻璃门看到,店内桌椅已被清空。周边商户称,该门店从6月初就再没开过门。“关门前老板还贴了让大家去别的店消费的通知,不过后来被装修人员撕了”。而李女士反映退款难的红谷滩区万象城门店,记者抵达现场后,发现该店铺已空,招牌也被拆除。

记者随后在红谷滩区走访了一家正常营业的“吴姐拌粉”门店,当被问及“吴姐拌粉”的储值卡能否使用时,该门店工作人员连连摆手:“我们已经退出加盟了,现在是自己单干,基本上跟‘吴姐拌粉’没关系了。”

据该工作人员透露,近期确实有不少顾客来询问闭店退款的事宜,但是在会员卡里充的钱全归公司管理,对于退款的事,只能去找公司,但他并不愿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

记者注意到该店原先张贴着充值会员卡的广告,如今已经被遮住。那么,在“吴姐拌粉”门店充值的钱,到底能不能退,又该如何退呢?

 

记者调查

小程序无法登录 客服电话易主

采访过程中,记者尝试通过吴姐拌粉品牌官方小程序查询退款通道时,却发现该小程序无法登录,界面弹出“服务已到期,暂无法提供服务”的提示。而“吴姐拌粉”的官方网站显示的400客服电话,记者致电后,对方表示是“零食很忙”连锁品牌的客服电话。

由于退款渠道难找,有退款需求的消费者众多,有网友将自己的退款成功经历制作成退款攻略。

7月11日,网友@子不语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以“南昌吴姐拌粉跑路退款指南”为标题的帖子,为网友指出了公司的办公地址,称“直接去总公司现场要求退余额最好使”,但有网友称到现场后发现公司已搬离。

在网络讨论中,也有网友发帖称:“跑路一段时间了,没联系过他们,这两天退款余额突然到账支付宝了。”记者还发现有网友提供了一个自称是“吴姐拌粉”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称可以联系退款,但记者尝试后无法接通。

在江西筷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吴姐拌粉”微信公众号中,记者注意到,该号最近的更新日期是6月7日。

此外,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宣传内容中均会公布“佬火根俚吴姐拌粉”的门店数量信息,而该品牌从3月30日至6月7日,门店数量由99家缩减至71家,2个多月减少了28家。

 

公司回应

资金周转困难,正在努力解决

7月22日,记者联系上了江西筷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胡婧。她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存在资金周转等困难,正在努力解决,“会员小程序无法使用,400客服电话出错,都是因资金问题产生的。”

据胡婧介绍,“吴姐拌粉”品牌创立有3年多时间,现有近70家门店,储值用户达30万人。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退款难问题,胡婧表示,公司在停业或整改的门店前都会张贴通告,告知消费者附近可消费的门店以及退款方式,可能存在传达没有到位的情况。目前储值金退款事宜是她在负责处理,近期,已经处理了600多位消费者的退款。她表示,“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对此,江西法报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俊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于2024年7月起实施,其中明确商家作为经营者在决定停业时,不仅应履行通知义务向所有消费者提前告知,更应主动退还未消费的预付款余额。他认为,消费者在遇到主张预付式消费的相关权利时,可以援引该条例内容作为维权依据。

“目前来看,大多数商家主动在办卡等场景的预付式消费中,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的意愿并不强。”郭俊建议,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要增强权利意识,督促商家以书面形式明确相关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