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瓷韵青行”实践团以“学讲研践”传承陶瓷文化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徐 卉)近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瓷韵青行”实践团前往千年瓷都景德镇,开启了一场以陶瓷文化为纽带、以青春力量为笔触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之旅。
团队以“理论+实地”双轨学习夯实基础:来到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领域知名教授章晨老师带领实践团队走进了陶瓷的世界,他以“陶瓷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他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学术实践,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分享。他寄语同学们,以“自立自信、守正创新、胸怀天下”的格局,担起向国人讲清陶瓷记忆、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的时代责任。
实地研学中,队员们走进湖田瓷社古陶瓷馆,在章晨指导下触摸宋元明清瓷片标本,指尖轻抚间感受“白如玉、明如镜”的精髓;在三宝蓬艺术聚落,与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滕道洋面对面交流,学习青花“料分五色”的技法密码,在“揉泥-拉坯-施釉”的亲手实践中领悟“七十二炼方成器”的匠心哲学。每晚的“感悟陶瓷文化”主题讨论中,队员们结合当日见闻,围绕“传统技艺如何破圈”等议题碰撞思想,让理论学习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团队以“线上+线下”多元形式扩大传播半径:在抖音开设“陶瓷小课堂”直播,林文静、黄艺等队员化身主播,带领网友云游御窑厂遗址,用“青言青语”解读清代粉彩百鹿尊的纹饰寓意,单场直播吸引数名网友观看;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沉浸式剧本杀”宣讲,队员们自编《民国风华与现代瓷都》剧本,让参与者通过“辨瓷土”“画青花”等任务,在游戏中领悟“窑火千年映家国”的历史逻辑。
针对不同群体,宣讲内容各有侧重。团队还制作《瓷心助残》纪录片、“陶瓷贴画”H5互动长图,其中H5嵌入10条江西文化线路,点击瓷片即可观看相关故事,让陶瓷文化在指尖流转中深入人心。

团队聚焦陶瓷文化传承中的痛点难点深入调研:在瑶里古镇,队员们走访30余户村民,梳理出“陶瓷产业带动人均年增收3000元”的具体数据,同时发现“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电商销售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助残工坊,通过50份问卷调研,总结出残障工匠“培训周期长”“工具适配性低”等困境。
基于调研,团队形成《景德镇陶瓷助残就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研究报告》,提出“高校设计+工坊制作+电商销售”闭环方案,建议开发盲文陶艺教材、建立陶瓷废料再生合作社等;针对“景漂”艺术家群体,调研团队分析其创业瓶颈,为后续创作实践筑牢理论根基,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团队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效:在瑶里古镇实施“陶瓷废料再生计划”,回收80余斤碎瓷片,与村民共同拼贴的“瓷绘墙”,既美化村落又宣传环保理念;为当地设计“陶瓷小茶农”IP形象,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帮助王阿姨等7户家庭通过抖音售出陶瓷摆件120余件;在博爱助残工坊,队员们与听障工匠合作设计“模块化陶瓷教具”,将复杂纹饰拆解为磁性贴片,降低制作难度,助力12名残障学员掌握基础技艺。此外,团队还为留守儿童开设“陶瓷捏塑课”,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十二生肖陶瓷玩偶”,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珍贵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