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子暑期实践:樟树药香淬红心 “声”传薪火砺青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7月12日至18日,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中医药学院“本草薪传”与“红医语传”两支实践队,走进“中国药都”樟树市,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之旅。
实践队深入中医药文化腹地,在樟树庆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亲历“樟帮”非遗传奇。“白芍飞上天,陈皮一条线,枳壳凤眼片”——传承人现场演绎绝技,队员们在水泛丸制作与白芍切片的实操中,体悟“制虽繁,不惜工”的工匠精神。江西纳弗堂制药有限公司则展现了古今融合的创新图景: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智能调配机结合,让学子触摸中医药创造性转化的脉搏。
从樟树药材交易市场的辨药、抓药实践,到双金园艺场“研学实践田”的挥铲栽苗、嫁接扦插,从一粒种子到一株药材的艰辛旅程,深化了学子对产业的认知。在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800余件老物件与2000余份标本无声诉说着中医药的厚重,齐诵《吴茱萸汤》歌诀更让文化血脉在铿锵声中激荡:“中医药非遗,是活态传承的接力棒!”
红色足迹贯穿实践全程。在革命旧址,队员们聆听“药商送医送药支援革命”的往事,重温入党誓词。一段特别的“红医故事”直播在此开启:军医以艾草消毒、鱼腥草清创、马齿苋防痢、金银花消炎的智慧,在物资匮乏年代挽救无数生命。
“红医语传”实践队创新探索“语言+文化+产业”模式。在乡村小学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趣味游戏与情景对话让普通话学习生动有趣,孩子们立志“用普通话向外地客商介绍家乡药材”。深入药材市场、种植基地的调研则揭示现实需求:普通话显著提升药农与客商沟通效率,但老年从业者仍存障碍。团队据此提出“方言+普通话”双语培训方案,为产业振兴架设语言桥梁。网络直播中,标准普通话讲述的红医故事,更让“语言通,文化通”成为万千网友共鸣。
此次实践以“药”为媒,三线交织:社区科普传递“三子一壳一皮”药都宝藏,穴位按摩、急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巧制香囊、辨识红军常用药材,实现技能淬炼与文化浸润的双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