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林地“身份证” 村民吃下“定心丸” 莲花葱郁青山变“幸福靠山”

本报莲花讯 (全媒体记者刘启红 通讯员罗阳)“这几十亩林地又能延包30年,我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日前,在莲花县三板桥乡棠市村林权延包签约现场,村民胡全发在延包合同上郑重地按下红手印,脸上笑意盈盈。
莲花县拥有林地1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78%,是我省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县、森林生态优势县和林业产业发展县。自列入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县以来,该县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积极稳妥推动林权流转和林地延包,依法保护农民和林业经营者的集体林权益,激活了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精准确界。针对林权底数不清、错登漏登等问题,莲花县组织人员对集体林面积、合同、权证信息开展地毯式梳理,并将精准测绘作为关键环节,组织专业队伍进村入组,严格执行“乡干部+村组干部+测绘员+村民”四方到场,为每宗林地明确边界。若发现争议现场协调,测绘结果张榜公示,全程公开透明,从源头减少矛盾隐患。该县还开展“敲门行动”,为村民释疑解惑。“这一轮林权延包,就是要办好一张边界清晰、信息准确、权益透明的林地‘身份证’。”莲花县政府副县长文凯郑重表示。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7679宗林地延包合同签订,全县正以明晰产权为支点,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让葱郁青山成为富民强乡的“幸福靠山”。
精诚服务。为提高集体林地延包工作效率,莲花县将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在乡镇设立林权延包专项窗口,整合林业、司法等力量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政府统筹+镇村联动”服务机制,形成从政策咨询到林权办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让林农办事从“多头跑”变为“一站办”。随着林权关系明晰,在莲花县,林农自愿流转林地、主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高涨。棠市村鼓励林农将零散林地整合经营,引进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发展黑灵芝种植,村民每年稳拿租金近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