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致富路”“幸福路”
日前,《农村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旨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适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这份“国字号”条例,不仅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立下了规矩,更为亿万农民兄弟铺就了“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道路是根基。路不好,再好的山货也难走出大山,再美的风景也少人问津。《条例》明确要求,新建农村公路应符合公路技术等级要求,现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应当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讲,那些已经跟不上发展脚步的“老路”“窄路”“颠簸路”,也得抓紧升级改造。更关键的是,农村路网要和国道、省道这个大动脉“无缝衔接”,让城乡之间的运输真正“一体化”。
想想看,当一条条宽敞、平整、结实的新路通到家门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成为过去式,农副产品能更快更新鲜地运到餐桌,城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也能更顺畅地涌入乡村,这畅通的“血脉”就是乡村发展的硬支撑。
路是修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过去有些地方“重建轻养”,好路没几年就“破了相”,群众没少吐槽。《条例》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发展承担主体责任”,清清楚楚地压实了农村公路“谁来养”的责任,相当于给每条路都找到了“管家”,责任田划得明明白白。同时,还“鼓励、引导专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意味着农村公路养护要告别“土办法”,走向“专业化”。
路好走了,乡亲们出门更安心,农产品运输损耗少了,客商进来更顺心,这份长长久久的保障,正是群众期盼的“稳稳的幸福”。
《条例》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力推“融合发展”。《条例》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光盯着路本身,要把路和沿线的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一体化建设。更要打通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的“任督二脉”——既串起果园、菜棚、加工厂,让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市场一路畅通,也把深藏闺中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推到游客眼前,更让乡村公交捎上快递包裹,客车变成“流动邮局”,彻底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
一路通,则百业兴。《条例》出台,是交通强国建设在广袤乡土大地的深耕,回应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对基础设施的深切呼唤,是写在田间地头、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礼包”。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压实责任、强化养护、保障安全、促进融合,全力推进好政策落地生根,才能让一条条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李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