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苦夏”来袭 专家支招让你轻松度夏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的7月22日是大暑节气。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高温、高湿、强日照交织,不仅容易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蚊虫肆虐、脱发加重等困扰也接踵而至。为了让大家安然度夏,大暑节气当天,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医学专家针对夏日常见问题,为大家支招。

苦夏不再难熬中医智慧来助力
古诗有云“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大暑时节,高温、高湿、强日照的天气让人倍感煎熬。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王丽华指出,不少人会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苦夏”症状。别担心,中医有妙招:饮食调理:多吃冬瓜、苦瓜、绿豆等清淡利湿食物,少吃生冷油腻,阳虚体质者可每天吃点生姜暖脾胃。起居调护:保证睡眠,中午小憩20-30分钟,空调温度别太低,风口不要对着身体吹。情绪调节:听听轻音乐、看看书,让心神安定下来,情绪稳了,身体的火气也会降。适度运动:选早上或傍晚天气凉快时散散步、打打太极,微微出汗就好。小动作大作用:按揉内关穴、足三里穴,或者练一练八段锦,帮助身体升清降浊,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
高温中暑可致命这些人群需警惕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欢弘提醒,7、8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高温天气容易造成中暑、热射病等健康危害。老年人、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以及长时间在户外或高温环境作业的人员需高度关注。预防中暑,要做到:关注高温信息,做好应对准备。避免高温暴露,减少外出活动,避开高温时段。做好自我防护,佩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关注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科学补水有讲究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人强指出,“每天8杯水”的说法并非人人适用。其实,每天大约需要额外补充水分1200-1500ml左右。高温天气下,补水更要讲究方法:补水时间:不定时喝水,避免口渴了才喝,晨起、上午10点、下午3点、睡前2小时左右主动饮水。喝什么水:优选白开水或矿泉水,出汗多时可适当补充钠、钾等电解质。怎么补水:每次喝水最好不超过200ml,每小时饮水不超过800-1000ml,避免“水中毒”。
急性肠胃炎高发预防治疗要并重
江西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广玲表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是急性肠胃炎的高发期。预防急性肠胃炎,要做好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少吃生冷食物,冰箱要定期清洁消毒。如果不幸“中招”,治疗重点以缓解症状、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为主。轻度可以居家处理,症状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夏季感冒有别风寒风热要分清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王丽华指出,夏天感冒多数是因为受凉,但并非所有感冒都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表现为怕冷明显、流清鼻涕等;风热感冒则多见怕热、发烧明显、流黄浓鼻涕等。治疗上,风寒感冒要散寒,风热感冒要清热,寒热均有时要及时就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温考验需谨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人强提醒,夏季高温期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患者要避免温度变化刺激血管,科学合理安排生活,科学调整药物,不要轻易停药。同时,适当科学补水,预防血栓事件。
蚊虫叮咬不可小觑防蚊灭蚊要趁早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欢弘表示,夏季蚊虫活动进入高峰期,蚊虫叮咬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防范蚊虫叮咬,要清除蚊虫孳生地,灭杀成蚊,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当前也是蜱虫活跃期,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长时间坐卧。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人群要知晓
江西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广玲介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专门为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设计的。适用于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和特定疾病状态的人群。在食欲改善或消化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恢复和鼓励正常的均衡饮食。
痛风危害大尿酸升高要警惕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人强指出,痛风不仅会导致关节疼痛、变形、功能丧失,还会引起肾功能损伤,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过尿酸高不等于痛风,对于体检发现尿酸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减少尿酸生成和增加尿酸排出。
夏季脱发加重中医调理有妙招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王丽华表示,夏季闷热时脱发加重,和气候、体质、生活习惯都有关系。从中医角度来看,脱发常见的原因及类型有血热生风型、脾虚湿盛型和肝肾不足型。预防脱发,要避免头皮冰火两重天,管住嘴养好脾胃,少耗气血保持稳定情绪。只要毛囊没完全坏死,通过中医调理是有希望让新头发慢慢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