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让县域经济既有“总量”又有“质量”

2025-07-23 16:28 阅读
大江网原创

  7月22日,江西省全省县(市、区)长综合素质专题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书记尹弘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尹弘指出,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县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县一级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强县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县长作为县级行政主官,要把握职责使命,充分认识县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县域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把县域发展放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格局中去思考谋划,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县域各项工作。

  发展是第一要务,得让县域经济“活”起来。县域工作千头万绪,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用好资源禀赋,把优势放大、把长板拉长。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以农业为主,有的以工业为主,有的以旅游业为主。县级行政主官要善于挖掘这些特色,聚焦主导产业,专攻细分赛道,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优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

  在细分赛道上做精做专,才能让县域经济既有“总量”又有“质量”。城乡是一盘棋,得让融合发展“顺”起来。县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县一级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城乡关系的精髓,在于城市与乡村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打通城乡之间的“堵点”,才能让城乡像齿轮一样咬合运转。切实把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就是要拆掉城乡之间的“隔心墙”,让基础设施连起来、资源要素流起来、公共服务匀起来,让农民既能守着乡愁,又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这才是强县域促进共同富裕的真谛。

  改革是关键一招,得让发展动能“涌”出来。县域发展难免遇到“玻璃门”“旋转门”,有的是思想上的保守,有的是机制上的僵化。就像种地要松土,改革就是给县域发展“松绑”。有的县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护林员靠“卖空气”也能增收;有的县打破招商壁垒,让园区成为“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些鲜活案例印证了一个道理:只有敢闯敢试推出“原创性改革”,才能让县域发展打破“天花板”,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分到“蛋糕”。

  民生是根本追求,得让群众笑脸“多”起来。县域治理离群众最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像“晴雨表”,检验着治理成效。是让老旧小区的路灯亮起来,还是让乡村诊所的药品全起来;是让留守儿童有地方看书,还是让空巢老人有人照料——这些“小事”都是群众心中的“大事”。唯有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县域发展才有温度、有厚度。

  县域强,则全省强;县域稳,则大局稳。作为“一线指挥官”,县级行政主官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县域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让经济强县更具实力、农业强县更有底气、文旅美县更富魅力、生态名县更添活力,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县域答卷”。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