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82个勇敢身影,见证“平凡中的不平凡”
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10个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含群体)和50个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含群体)共82人,他们中有的直面违法犯罪挺身而出,有的投身抢险救灾逆向而行,有21人英勇牺牲,以生命诠释人间大爱。
见义勇为,其德不孤。此次获得表彰的英雄模范中,有人会为陌生人挡刀,有人敢和洪水“掰手腕”,还有21位英雄,把最后一次呼吸留给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来自市井街巷的温暖故事,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善良从未过时,勇敢永远在线。
82个勇敢身影,见证“平凡中的不平凡”。翻开获奖名单,我们看到:送外卖的小哥在火场里背出老人,跳广场舞的大妈制服小偷,年轻的父亲为救落水儿童再也没能回家……他们没有超能力,却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了最勇敢的选择,以自身诠释大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闪耀动人的光辉。原来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神力,而是平凡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那股子血性。
21位牺牲英雄的故事尤其让人泪目。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奋力托举他人。一位退役军人在洪水中连续救起数人后力竭沉没,最后被找到时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一位年轻父亲为救落水儿童,永远留在了那个寒冷的冬日。这些英雄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守护,他们的生命虽已逝去,但精神已化作火炬,照亮后来者的道路。
见义勇为精神的可贵,在于它打破了“旁观者效应”的冷漠魔咒。当有人遇险时,这82位英雄没有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挺身而出成为“逆行者”。他们的行动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愿意为陌生人冒险,总有人会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这种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联结,正是社会温暖的源泉。
见义勇为精神需要制度呵护与社会滋养。近年来,从民法典旗帜鲜明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到“两高一部”发文让“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加理直气壮,制度保障网越织越密。但更为重要的,是让这份感动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当我们为英雄事迹热泪盈眶时,不妨扪心自问:若我在现场,能否迈出那一步?
社会正气的涵养,既需要英雄引领,更需要众人拾柴。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一束光。就像涟漪效应,一份善意会激发更多善意。其实,见义勇为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当你扶起摔倒老人时,当你为受欺负者发声时,你也在续写这份温暖的“凡人英雄传”。
(彭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