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万能遥控器”热销,谁在为安全漏洞开绿灯?
据7月20日央视新闻报道,在网络购物平台,一种叫作“万能遥控器”的产品在公开销售,只有巴掌大小,号称能打开所有小区的道闸、卷帘门,畅通无阻,轻松实现出入自由。记者实测发现,无论是校园还是小区,拥有这种万能遥控器,道闸可能形同虚设。法律专家表示,万能遥控器本身属于违法产品,在网上公开销售,平台也应担责。

这种“便捷”令人脊背发凉。每道门禁、每个道闸都是守护安全的防线,若能被随意“遥控”、信手“破防”,孩子们、居民们的安全又该如何保障?这场技术滥用引发的安全危机,暴露出比产品本身更可怕的深层病灶。
市面上多数门禁设备仍在用固定编码技术,就像给保险箱配了一把“一碰就开”的锁。更荒诞的是,某些厂商为省成本,连最基本的动态加密都舍不得装。这种“技术裸奔”的状态,让本该是铜墙铁壁的安防系统,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稻草人”。
但更需要追问的是,这类产品何以明目张胆在网上售卖?《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明确,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需取得型号核准。也就是说,任何未经核准的无线电设备,都不能公开售卖。生产销售违法产品,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而平台也将担责。
如今,只要检索“万能遥控器”,就会出现大量兜售的店铺和产品。什么“自动识别,99%兼容”,什么“万能破解”。如此公然销售违规产品,平台审核也就像那些可以被随意抬起的抬杆一样,所谓的“平台责任”早已沦为空谈。这些平台就像放任小偷在自家商铺兜售撬锁工具的店主,一边数着黑心钱,一边喊着“不关我的事”。更讽刺的是,某些电商平台还美其名曰“技术创新”,实则是在为违法行为提供温床。
堵住这道安全漏洞,需要技术升级、法律完善、平台担责的三管齐下。门禁系统应从“固定密码”升级为“动态加密”,让破解成本远高于收益;法律要给“万能遥控器”明确定性,让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电商平台应进一步健全管理细则,加强商品上架审核。同时,要强化技术识别和内容审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让更多人成为监督者。
(姚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