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钢纤测形除传统拉索安全隐患

2025-07-16 18:07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钱雪婷报道:为了破除传统拉索“材料易腐蚀、监测不实时”等痛点,7月15日,南昌航空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研发团队运用TRIZ创新方法,发明了牵引斜拉索-下径向索张拉成形的施工方法,攻克了柔性边界斜拉索网精准高效张拉成形的技术瓶颈,不仅避免高空作业、保证安装质量,还使索力成形精度和索夹位置成形精度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安全与智能建造发展。《"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广智能检测监测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修订的《城市桥梁监测技术规范》强调需采用具备实时断裂监测功能的高安全系数材料;《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系列政策为基建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清晰导向,在此背景下,南昌航空大学学子团队研发的"钢纤测形"智能拉索系统应运而生,为桥梁、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安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传统拉索就像"纸老虎",每年被腐蚀1.2%以上,盐雾吹2000小时后承重力能掉30%。学生团队用"双层铠甲"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内层是抗拉强度超1960MPa的高钒镀层钢绞线(相当于能吊2000多头大象),外层裹着不锈钢"盔甲"。特殊工艺让新拉索抗拉强度涨了30%,抗腐蚀能力提高20%,用几十年都不怕生锈。

  建设24小时"盯梢"监测网,传统监测靠人工一年查一次,误差能有5%。现在拉索里埋了"光-电传感器",就像装了监控:电传感精准测受力(精度提高40%),光传感管大范围扫描,每秒能测500次——哪怕拉索有0.1%的细微变化,系统马上就能"喊警报"。

  据了解,此项目还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忠义等多位行业专家的全程指导,形成了"院士指导+实验室支撑+企业合作"的产学研模式。与江西省绿建城投杭萧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局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了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快速转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