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让红色基因“潮”起来
本报讯 肖立宇、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报道:“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苏区模范县”……7月10日,记者随团踏上兴国县这片热土,厚重的红色印记扑面而来——这里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之一,革命先辈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山水之间。
同时,这里的红色研学也办得很有特色。

红兴谷研学营地。肖立宇摄
历史的荣光该如何照亮当代?带着“红色资源如何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的疑问,记者走进了红兴谷研学营地。
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想象。占地900亩的营地,远非传统纪念馆的模样,而是一座集红色军工、休闲游乐、综合实践于一体的活力“梦工厂”。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很快找到了答案:创新,是这里的灵魂。兴国县没有守着“金饭碗”故步自封,而是以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县为契机,引进江西省高速集团,投资12.8亿元打造了这个集研、学、游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精准抓住“国防教育+红色文旅”的融合风口,把厚重的历史玩出新花样。
在人工智能科技馆,VR技术让革命岁月触手可及,实景情景剧“扩红表演”震撼心灵。首创的“红兴谷+红轨”“红兴谷+AI科技馆”特色课程,也让教育变得生动可感。
更令人惊喜的是,该营区内还停泊着我国首艘搭载直升机的实验性护卫舰旅顺号。这艘功勋舰艇,如今已成为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堂。
红兴谷研学营地的负责人龚春斌告诉记者:“我们要让历史‘活’,让教育‘潮’!”
创新的力量往往惊人。兴国县以红兴谷为龙头,串珠成链活化资源,开发56套课程、打造文创IP。自2022年试营业起,该营地已接待研学研修超40万人次、旅游超150万人次。
看着营地里身着红军服、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记者深刻感受到,兴国县正用一场“红色基因与现代潮流的创新融合”,为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兴国县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建超用一句话道出了关键答案:“用创新表达,让红色精神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