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千年瓷都焕新颜 解锁古窑、老厂、旧村的N种“打开方式”

2025-07-16 10:34 阅读
央视新闻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正用独特的“绣花”功夫,细心雕琢着这座城市。不仅留存了千年瓷都的风骨与韵味,更赋予古城蓬勃的活力。

01

古韵新生

千年瓷都“绣”新颜

记者在景德镇采访时看到,位于市中心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工程即将于7月17日完工开放,现场工人正全力冲刺。

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这里的城市更新不是新建,而是以“留”为主的小微更新,就连砌墙铺地的砖也是从老乡家回收的老窑砖,最大限度还原当地风貌地形和风土民情。

陶阳里的108条千年里弄、400多年明清窑作群、70余年陶瓷工业遗产,承载着景德镇最厚重的历史密码。那么该如何整体保护、活化传承?

景德镇陶阳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梦华:现在我们要根据传统的风貌,要看原来的柱子摆在哪个位置,通过现场的判断再重新绘制图纸,然后进行修缮。

朱梦华告诉记者,推倒重建一栋房只需1个月,但精雕细琢“修旧如旧”则需3到4个月。记者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改造还藏着许多“隐形”的巧思。比如巷中的青麻石路,不仅还原了昔日独轮车辙,石板下还暗藏玄机。

朱梦华:其实下面就是井,这下面有强电弱电。我们在老城里面都用青石板作为井盖,没有用传统的铁井盖。

陶阳里的“焕新”也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回归,曾经的瓷厂工人、陶瓷艺术家如今已变身为景区的老管家和志愿者导游,向游客讲述陶阳里的历史文化。从小生活在陶阳里的陶瓷艺术家孙立新告诉记者,如今重建的街区连房屋高矮都毫厘不差地复原,留住了乡愁的根脉。

盘活既有建筑只是第一步,建筑修复后,建设方与运营方还将根据建筑特质“量体裁衣”,引入不同业态,释放存量空间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今年上半年,陶阳里开展陶阳庙会、开窑节、醒春计划、弄里烟火等各类主题活动超300场次,接待游客207.15万人,实现门票收入7250万元。

02

重塑空间

老厂房的“废墟蝶变”

景德镇的城市更新,不仅聚焦老城区,也涵盖了老厂区的改造。陶溪川就是从改造老瓷厂的22栋厂房开始,逐步建成多样态的文创街区。

占地2平方公里的陶溪川,是一个融合老厂搬迁、棚户区改造、产业升级与城镇化的复合型城市更新项目,丰富的业态吸引着全球游客与艺术家。

美国艺术家珍妮已经是第三次来景德镇,她告诉记者,每次来景德镇,她都会有新的创作灵感。而在几年前,陶溪川并非如今的模样。如何让老瓷厂从“废墟”中实现蝶变?

为了让老厂区焕发新生机,当地住建部门通过资源摸底、规划先行,重塑空间场景,推动工业厂区转型升级;植入优质文化产业,创建集陶艺体验、教育培训、创业平台于一体的城市创意综合体。

在陶溪川,记者看到老厂房里的“工业骨骼”变废为宝,融入了博物馆、美术馆等多元业态。而在马路对面在建的“停车场及长租房项目”,正为全球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打造新家园。

美国艺术家 卡尔:陶溪川吸引我的是能接触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我们刚认识了一个来自厄瓜多尔的艺术家,这里还有来自保加利亚、俄罗斯、泰国的艺术家,我们相聚在这里,交流非常有趣。

03

融合发展

城乡更新中的文脉传承

城市更新的辐射效应,不仅吸引了全球创作者,更为“城中村”和周边区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走出陶溪川,步行的距离就能抵达童宾老街,曾经基础设施陈旧、杂乱无序的“城中村”,也因为陶溪川的火爆让村民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在景德镇城市更新的专项规划中,就明确将这样的“城中村”纳入规划之中。

景德镇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通过摸排问题和大数据分析,划分了11个更新单元,童街村就属于陶溪川城市更新单元。

景德镇童街村党总支书记徐长生告诉记者,用100天时间让村子变美,但这只是第一步。童宾老街是“窑神”童宾出生地。依托这一文化IP,当地投入约800万元打造“童宾老街文旅融合项目”,撬动超1.5亿元社会投资,带动180多家商户升级。环境变美,人流增多,村民纷纷改造旧屋办民宿。

城市更新不仅让昔日的“城中村”焕然一新,也带火了城郊的村落。位于珠山区东南、群山环绕的三宝村古代是瓷泥主产地,凭借优越位置和独特文化底蕴,这里成为景德镇面向世界的窗口,聚集了大师、艺术创客、非遗匠人和数千名“景漂”。

景漂”艺术家涂婧妤我觉得“景漂”有更深层的意义,我不仅能够留下来,我还能为景德镇陶瓷做文化名片的推广。

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三宝村还专门建立了集市,为村民免费提供摊位,帮助他们售卖陶瓷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数据显示,2025年,景德镇重点启动了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村民776户;同时,通过产业溢出、文旅联动、生态治理等方式,也深度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 张大玉:城市更新阶段不是仅仅说城市,也有大量的乡村或者传统村落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和提升。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要注意体现保留地方的、地域的特色。

04

因地制宜

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机

景德镇的城市更新理念与实践也为江西的古村落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这些因地制宜的探索,让历史文脉与当代生活有机融合。

记者来到安义县古村群时,村民雷道珍正在给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做导游讲解。

安义古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唐代,绝大部分的建筑建于明清时代,是典型的赣商文化村。如何把这些文脉保留下来,盘活闲置的资产呢?

南昌安义县古村文化顾问龚声森当时我们有很多闲置的田地,县委县政府从农民手里把它租赁过来,设计建造了果园、观景园、主题公园。

通过多元产业发展,安义古村群年均游客量从十年前十余万增至六十多万,村集体收益翻了五倍。

江西金溪县有一百多个古村落、一万多栋古建筑,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为了保护、修缮当地的古建筑,金溪县创新推出“拯救老屋行动”“古村落金融贷”等举措,为老屋修复提供资金支持。

抚州市金溪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 郑新民:创新性地把古建筑的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进行贷款,突破了产权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古村古建产权不清晰,多人共有,以及一些不能办理抵押登记的难题。

焕新后的古村,成为游客体验美好生活的空间和网红打卡点。

金溪县古村落培育出民宿、旅拍、农业采摘、农事体验等20多项新业态,吸纳2000多人就业;上半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334.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94亿元。

江西省共有568个传统村落,其中中国传统村落413个。截至目前,江西省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3万个,完成投资额超1.2万亿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