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 一场关于热爱的“双向奔赴”

2025-07-16 05:4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晖

  除了“北漂”“沪漂”,还有一种艺术漂叫“景漂”。如今,已有超6万“景漂”在景德镇,追寻他们心中的陶瓷梦。

  7月13日,夜色下的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熙熙攘攘,数百名年轻人带着自己的创意陶瓷作品,在这里摆摊售卖。

  7月13日,游客在位于景德镇陶源谷·三宝旅游度假区的文祥窑工作室选购瓷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蕴蓉摄

  “我第一次摆摊时赚了700块钱,当时可开心了,现在一晚上赚几千块钱不是问题。”“90后”杨帆是个湖北姑娘,2018年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景德镇创业。

  当“景漂”7年,杨帆一直在景德镇做自己钟爱的陶瓷首饰,从集市摆摊到开设门店,如今,她和爱人已经在景德镇买房,很快就能搬入新家。

  在陶溪川,像杨帆一样登记在册的创客就超过3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一半。

  年轻人为啥爱扎堆景德镇?

  “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的包容性。有时候拉坯、上釉遇到不会的,老师傅都会毫无保留地教我们。”为了追寻陶瓷艺术的梦想,辽宁姑娘张蕊来到景德镇。当地人对外来“景漂”的友好和包容,让这个东北姑娘爱上了这里。

  “在景德镇,陶瓷创业的起步门槛很低。”一毕业就留在景德镇的陈赛杰是最早来到陶溪川文创街区的青年创客之一。他告诉记者,以前来陶溪川摆摊是工作,现在是生活。

  在景德镇,每周、每月、每季都有创意集市,每年“五一”、国庆假期,还会举办“春秋大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年轻手艺人想在这里创业,没有高不可攀的门槛,6万多家制瓷作坊遍布全城,从拉坯、上釉到绘画,每个环节都能找到高手指点,“零基础”也能很快入门。

  如今的景德镇,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每年,世界各地的陶艺工作者,像候鸟一样,跨越山海来到景德镇,追求他们的艺术梦想。

  “虽然我从14岁就开始学习做瓷器,但是中国的黏土和捷克的很不一样,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我享受其中。”哈娜是一名来自捷克的陶艺工作者,她告诉记者,中国的瓷器和纸都很有名,吸引她来到这里。

  依托“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等平台,景德镇与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每年有5000余名“洋景漂”汇聚景德镇,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注入国际元素。

  “景德镇就是一个‘景漂’之城。”在景德镇陶源谷·三宝旅游度假区,记者遇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江中。今年除夕,景德镇制作的青花斗彩“春碗”亮相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只“春碗”的制作负责人正是吴江中。

  作为30多年的老“景漂”,吴江中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景德镇,成为“景漂”,正是年轻人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的体现。

  如今的景德镇,是世界各地陶瓷创作者们交流陶瓷艺术的平台,大量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活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年轻、包容、富有活力的现代“瓷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