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的气质是怎样养成的?九江告诉你!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亚婧报道:夏日清晨,九江市甘棠公园内,晨练的老人们打着太极拳。78岁的退役军人胡大志像往常一样,仔细擦拭着革命烈士纪念塔的护栏,从2014年开始,无论寒暑风雨,他每天都来义务清扫,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烈士长眠地。
“这几年,九江变化真大!街道更敞亮了,路上看不到垃圾,车也停得规规矩矩的。”在胡大志看来,这种触手可及的“文明温度”,正是这座新晋“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注脚。
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到“国际湿地城市”的生态名片;从“国家卫生城市”的精细管理,到“全国海绵城市”的创新实践……这座赣北古城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场全民接力,描绘出一幅“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动人图景。
从“城市面子”到“幸福里子”
城市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一座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面子”,更牵系着千家万户民生福祉的“里子”。
夜幕降临,浔阳区甘棠街道岳师门社区坤铭小区里,一盏盏新装的楼道灯次第亮起,195户居民告别了“摸黑”的日子。
作为一个房龄有32年的小区,坤铭小区曾经有着所有老旧小区的通病:基础设施陈旧、缺失。前几年,小区的一些楼道黑漆漆的,居民夜晚出行极为不便。有些居民只好自己拉线,在楼道装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点亮楼道灯,成了坤铭小区居民多年的心愿。为了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九江市在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施策、循序推进。“当时,浔阳区城市管理局派了工作人员对小区进行摸排,几天时间就把整个坤铭小区的楼道灯装好了。”岳师门社区党支部书记雷蓓说,去年年底,坤铭小区里的楼道灯全部亮了起来。
“再也不用摸黑找钥匙了!”居民们在微信群里分享着喜悦,这些对话至今仍保存在雷蓓的手机里。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延伸:浔阳区开展边街小巷、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物业小区照明亮化改造;九江经开区专门设立20万元专项经费,为“亮灯”工作提供专项资金保障;柴桑区将老旧小区的老化电线同步更换。2.2万余盏温暖的灯,覆盖681个小区,让8万余名居民受益。
当便捷和舒心成为城市“最小单元”的底色,城市更新也按下了“快进键”。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九江把城市发展的答卷写在百姓日常生活的细微处。
6月30日晚,“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暨“村之韵 通未来”庐山市温泉镇通书院村群众文艺演出火热上演。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九江市新建城市道路66.89公里、改造城市道路30.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123条;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48个、机动车停车泊位1.5万余个,行政企事业单位为市民提供周末和夜间停车泊位9700余个;中心城区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0个,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3家,建设完整社区16个……一组组数据背后,跳动着“民生脉搏”,传递着文明城市的“幸福指数”。
从“文明培育”到“成风化俗”
日前,九江市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帮代办上门服务”清单,为高龄、残障、重病卧床等特殊群体提供帮代办服务和上门服务,服务推出后获得各种好评。
孙大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亲自前往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接到求助电话后,九江市政务服务中心立即协同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带着全套办理材料来到老人家中。工作人员一边轻声细语地讲解流程,一边耐心协助老人完成表格填写和身份核验。原本需要到中心现场办理的业务,在老人的家中就完成了。
“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大问题,你们想得真周到!”孙大爷的话道出了政务服务的温度。
这样温馨的场景遍布赣北大地——
在九江主城区,1497名专职网格员活跃在基层各个角落,“有问题找网格员,很快就能解决”已成为共识。
九江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中,聘请540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作为监督员,就近开展文明监督活动,先后解决各类问题2.59万个。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文明创建群众监督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满意率达99.52%。
九江市先后颁布实施了《九江市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道路通行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和城市建设管理标准,使城市文明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交管部门加强执法管理,提升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头盔佩戴率由40%提升到90%以上,机动车文明礼让率由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
斑马线前,“车让人”成为常态;旅游出行,有序排队成为普遍风气;光盘行动,成为市民就餐的自觉选择;小区院落,居民停车井然有序……从政务服务到社区治理,从交通出行到日常生活,文明新风已悄然改变了整座城市。市民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创建文明城市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现在大家都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事,文明行为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从“典型引领”到“群星璀璨”
20余年扎根桥梁焊接一线,攻克30项技术难关,取得20项创新成果,多项工艺填补国内空白;参与60多座国内外一流桥梁工程的焊接及前期试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钢管桩焊接,创造多项桥梁建造世界纪录……2024年底,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王中美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入围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道德模范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而是可亲可学的身边人。近年来,九江涌现出中国好人58名、江西好人131名;全国文明单位25家、全国文明村镇23家、全国文明校园5家,王中美、袁清山、陈杏莲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好人好事的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城市文明的璀璨星河。通过“文明家庭”“九江好人”等评选活动,九江积极发掘“身边榜样”,让善行义举口口相传,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同时,出台典型礼遇办法,给予各级礼遇资金270万元,发放免费体检卡、公交卡1600人次,走访慰问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400人次,让榜样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如今,漫步九江,文明风景处处可见:浔城志警的“红马甲”在校门口撑起“平安伞”,守护校园安全;九江供电的“小红帽”以专业服务温暖千家万户,“红色蒲公英”志愿者穿街走巷传递文明新风……6217支志愿服务队、70.7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创立,一次次暖心善举的传递,让文明之花在每个九江人心中生根发芽。
九江以先进典型为引领,以阵地建设为保障,厚植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6个实践中心、217个实践所、2240个实践站相继建成,并延伸拓展出7011个文明实践点(基地、广场)。这些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重要平台。
全国文明村镇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