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圳文博会|江西这个县缘何将200多斤食材搬进文博会?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文博会上,各地展商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秀“黑科技”的,打“文博牌”的,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而江西赣州宁都县却另辟蹊径,携带的“行李”中,竟有200多斤新鲜食材。就这,还不够用,仅仅过了一日,就得回当地“补货”。
这是为何?随记者走进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江西宁都馆,一探究竟。
一口鲜辣滑嫩的肉丸,再来一碗清甜解辣的热汤,那滋味别提有多“治愈”了,逛展日行数万步滋生的疲惫感瞬间被一扫而空。
这是记者5月23日在宁都馆看到的一幕。

在这里,你仿佛邂逅了“烟火人间”。随着大厨们双手纷飞、挥铲舞锅,江西非遗小吃——宁都三杯鸡特有的浓郁香味飘散而出,不一会儿,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闻香而来,将几平方米的美食摊层层包围。
“宁都肉丸10元一份,调料自助。”现场,宁都菜推广办主任罗新莲一边帮着厨师备菜,一边招呼顾客,简直一刻都不得闲。
她告诉记者,本届深圳文博会,宁都县主打一个“物产盛宴”,重点展示乡村振兴成果,并专门设置了非遗小吃品尝区,将宁都肉丸、宁都三杯鸡、无盐汤等特色美食搬入了文博会,让观众近距离品味“舌尖上的宁都”。


不仅如此,每一份美食,背后都蕴含着宁都人的文化密码。
记者了解到,宁都肉丸是客家传统美食,是宁都人餐桌必备佳肴,以其圆润形状象征团圆与幸福。
宁都三杯鸡相传是文天祥抗元被俘后,其旧部为祭奠英雄,以“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酱油”为配方,烹制而成。
无盐汤则是宁都百姓与红军战士“鱼水情”的象征。原来,中央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食盐成了稀缺珍宝,宁都人民将节省下来的食盐全部捐给红军,“无盐汤”自此成了宁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宁都县永生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刘泽邦介绍称,现场提供的非遗小吃所用的食材,都是用冷链车从宁都本地运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杯鸡和无盐汤的主食材更是本次重点推介的一款土特产品,即传承1500年,始终保持着林下养殖,散养跑山的宁都黄鸡。

“我们在5月21日运了200多斤食材过来,租了几个仓库冰鲜保存。”刘泽邦说。让他意外的是,生意如此的火爆,仅文博会首日就卖出了800多份。截至记者采访时,食材已然“告急”。“已安排车队加急补货,目前,新一批食材已从宁都出发,驶向深圳。”
“非常美味!”来自河南的游客张昇对宁都肉丸赞不绝口。在他看来,到宁都馆一游,不仅愉悦了味蕾,还以美食为媒介,倾听了故事,看见了文化,真正实现了从入口到入心的享受。
据悉,除美食外,宁都馆还集中展出宁都黄鸡、黄金茶、软香米、宁都辣椒、“红了翠岗”品牌系列产品等“五黄一白”特色物产,详尽诠释“七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馈赠。

此外,宁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的诞生地,一部1:1还原的复制电台成为展区的“红色文化大使”。游客可借助数字化技术,亲身操作无线电台,在电码嘀嗒中重温中国工农红军“一部半电台”的革命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