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高校教授被指发辱骂短信,本人称未发过且已报案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自己在申请安徽某高校博士时,收到了来自该校教授的辱骂短信。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涉事教授,他表示自己没有发送过辱骂短信,并已向警方报案。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记者,若是该教授发送过辱骂短信,可能会影响其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若证实为学生伪造短信,其行为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了涉事老师的名誉权,将承担民事责任。
据网友在社交平台的发文,其收到安徽某高校教授的辱骂短信,短信内容为“你算什么东西,就你还能读博士,我已经找到两个学生了”。据该网友公布的截图,其多次给教授发送短信表达自己的报考意愿,但未得到回复。
当前,该网友已清空账号,由于其隐私设置,无法发送消息联系到本人。

该网友晒出的短信截图。图/现代快报
10日下午,该教授回应现代快报时表示,自己没有发过“骂学生”的短信。“他给我发的那个短信,能看出来有两张卡片。他是自己给自己发的,然后备注上我的名字。我现在已经在派出所报案了。”此外,该教授也会向这名学生所在学校发邮件,请学校调查。
5月12日,记者尝试联系受理该教授所报案的派出所未果。截至发稿前,警方尚未发布通报,不少网友开始质疑教授是否发送过辱骂短信。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若经调查,教授确实发送过短信,辱骂行为可能侵犯学生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等,需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作为高校教授,这种行为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可能影响其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
付建表示,若证实为学生自导自演、伪造短信,发布至网络这种行为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给涉事老师带来负面社会评价,侵犯了其名誉权,使教授的社会评价降低,学生需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若学生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会被处以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