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会谈”,是一个重要转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有新变化。
5月7日一大早,外交部发布消息,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随后商务部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再次阐明态度。
通稿的措辞非常精准,比如提到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其中“不断”“多种渠道”“主动”等用词就特别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一个苦等电话的焦灼身影。
而中方在认真评估后,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仅考虑了自身利益,而是本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才决定进行“接触”“会谈”。
但会谈并不等同于谈判,如果美方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拿出诚意,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通稿还向其他一些经济体“喊话”,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在外事场合中,谁主动谁应邀往往大有深意,这绝不只是个“面子”问题,而是关乎“战略势能”。所以外交部随后在例行记者会上也强调,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被问到是谁先给对方打电话时,只能结结巴巴含糊其辞。确实,从一开始的气势汹汹到最后不得不“请求”会谈,美方失去的岂止是面子。
这场“关税战”是由特朗普政府先出牌的,他用一个多月时间给世界做了一次示范,当你力量强大准备充足时,先发可以制人,但如果你外强中干有勇无谋时,先发只能暴露软肋,受制于人。以这次“请求会谈”为分界,可以说这场“关税战”的重要转折点已经出现,即美方从“主动”出手挑战,到“主动”请求谈判,这一正一反间的折腾恰恰让其陷入了被动。
回看这一个月以来双方的几个回合,中国用自己的战略定力、政治洞察力和斗争技巧,向全世界再次证明,面对霸权主义的讹诈,妥协绥靖没有出路,坚持原则立场、坚持公平正义,才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确之道,也向全世界演示了一遍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当然,接触会谈只是“持久战”中的一小步,美方不会心甘情愿放弃企图,双方博弈的过程还会很长。随着时间线的拉长,我们会看到很多事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而这场“关税战”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真正看清。新的生机正在断裂之处萌发,新的秩序正在斗争之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