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类人,真不建议“五一”出去玩!理由出乎意料
其实,你真的不必为“假期只想在家躺平”而感到焦虑不安,因为我们每个人充电放松的方式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在热闹的活动中获得能量,而有些人则更适合拥有一段安静独处的时间,出去玩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疲累。
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下这五类人其实特别需要一段独处放松的时间,来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之一吧。
-
比以前更喜欢“熟人社交”,不太想跟陌生人说话;
-
在人多吵闹的社交场合里会感到一定的压力,甚至有点想逃离;
-
经常在社交活动之后,都想要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待一段时间;
-
最近受到情绪影响较大,常常会事后反思和处理情绪; -
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自己一个人看书、听音乐或散步等独处时光。
-
对外界环境的细节反应较为强烈,例如在嘈杂、明亮或气味强烈的环境中容易感到不适; -
有超强的共情能力,能够快速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但也更容易感到情绪疲惫; -
对别人随口的一句话或自己的某个行为,可能会反复琢磨思考很长时间; -
有较为严重的“选择困难症”,做决定时很难忽略各种细枝末节,导致很犹豫; -
持续经历高密度或高强度的人际互动后,会出现头痛、肌肉紧绷和情绪低落等应激反应。
6
1. 做想做的事情
比起关心待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其实更重要的前提是:“这些事情是不是我想做的?”
因为“做想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疗愈,是一种体现出自主性的行为。
所以,我们没必要逼自己一定要做一些类似于学习和工作等有产出的事情,如果你只想看看剧、听听歌、吃点美食,那就毫不犹豫地放心去做吧,这都是你应得的。
2. 避免单一活动
有些人在放假的时候总是从早到晚都在刷手机或不停地玩游戏,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如果我们半天或一整天都在做一件单一的事情,尤其是刷短视频这种“被动接收信息”的活动,会导致我们的大脑对活动的兴奋阈值不断提高,一天下来不仅没有放松的感觉,反而会觉得更加焦躁和无聊。
所以,建议大家在一天里面多安排几项不同的活动,例如有简单的做做饭、散散步,也有需要耗费一定脑力的看看书,比起一整天只做一件事情,更能提升幸福感和充实感。
3. 舒适和挑战搭配的活动
在假期安排一些在自己舒适圈内的活动,例如整理房间、玩自己的小爱好等,能够很好地恢复大脑的注意力,起到减压放松的效果。
同时,如果我们在这些熟悉的活动之余,能够穿插一些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有机会尝试的事情,例如试着做一道没做过的菜、学习一个新技能等等,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正向激励和收获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感到更加心情愉悦。
4. 适当的户外活动
研究发现,只需要每天20分钟的自然暴露,就能有效地改善情绪。所以,宅家并不一定是足不出户的,我们也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的时候出去散散步、慢跑,走路去附近超市买点蔬菜水果,在小区或附近公园晒晒太阳。这样做不会额外花很多时间,但是会让我们的小长假过得更加轻松快乐。
5. 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
好不容易放假了,没有了早起的压力,相信有不少人都会忍不住熬夜或者睡到中午才起来,但其实无论是睡太少、睡太晚、不规律和睡太多都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最理想的假期睡眠模式应该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睡够7~8个小时,并且不要睡超过10个小时,否则会让我们越睡越累,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总而言之,如果你“五一”假期就是不想出门,那就放心宅在家里玩吧,这没什么不正常的。最后祝大家,不论是外出游玩,还是宅家,都能拥有一个真正舒心放松的“五一”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