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更改姓名岂能当儿戏,且将公序良俗放心头

2025-04-27 16:25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现用名为“朱雀玄武敕令”,想申请随母姓并更名为“周天紫微大帝”引发热议。最新消息是,这名网友改名“周天紫微大帝”的申请“未予以通过”。据当事人称,“可能是卡在‘大帝’二字”。

  湖南郴州这名男青年小朱,四年三改姓名的操作,堪称当代姓名文化的行为艺术。从“朱云飞”到四字神兽组合,再到自诩“大帝”的六字称号,这场闹剧折射出他对姓名权边界的模糊认知,更暴露出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与对公共秩序的漠视。

  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但绝非“我的名字我做主”这般简单。民法典明文规定姓名权行使“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八个字恰似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所有标新立异者头顶。试想,若人人效仿“敕令”“大帝”之类的称谓,户籍系统将成神话人物图谱,社会交往难免陷入认知混乱。正如网友调侃:“下次见面是否要三跪九叩?”这种对公序良俗的消解,终将反噬姓名制度的社会功能。

  年轻人追求个性本无可厚非,但将传统文化符号当作个性装饰,无异于买椟还珠。“紫微大帝”确系道教尊神,“敕令”二字亦载天命威严,可当这些神圣符号沦为哗众取宠的标签,文化传承便沦为一场闹剧。姓名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文化基因,岂能如游戏ID般随意更换?那些指责小朱“炒作”的网友,恰是看穿了这种文化消费的虚浮本质。

  更需警惕的是,频繁改名折射出一些人的认知偏差。有人将命运转折寄托于更改姓名,仿佛换个招牌就能改写人生剧本。这种思维与古代“名能改运”的迷信何异?须知,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气,源于腹有诗书气自华;动画电影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靠的是斩妖除魔的实干,而非更名改姓的玄学。把人生际遇寄托于更名,无异于“缘木求鱼”。把人生希望寄托于方寸之间的姓名牌,恰是缺乏自信的明证。

  姓名作为“社会身份证”,其本质是人际沟通的桥梁。当桥面铺满生僻字符,当桥墩刻满神魔名号,这座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终将崩塌。相关部门驳回“周天紫微大帝”的改名申请,正是对公序良俗的坚守。期待与小朱类似的人在追求个性表达时,多些“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清醒,少些“手持日月摘星辰”的虚妄,让姓名回归文化传承与社会交往的本真和功能。

  (姚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