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秒视频在TikTok成爆款!江西这家企业太牛了
一些“枯燥”的中国工厂视频,正在TikTok上悄悄走红。
一条播放量超2100万的视频里,被机床 “捏” 出刀片雏形的不锈钢长条,正被快速切割为一个个独立刀片。视频只有8秒钟,最高赞的留言来自于一位头像是阿拉伯语的用户,“i need this machine(我需要这台机器)”。
这个名为@xiruiblade的账号拥有3.6万粉丝。账号上传的视频多到划不到底,清一色是刮胡刀、修眉刀、水果刀、菜刀......各类刀片的生产情景。没有特效,没有喊麦,只有钢卷送进冲压机,打磨、热处理、涂层的画面。账号最近还上传了宣传自家企业在广交会展位的“广告帖”,已经有37万的播放量。

图:@xiruiblade展现刀片加热、冷却、回火过程的视频,吸引了超30万浏览
“多少钱?”“我想买”“发货到 xxx 么?”…… 评论区里,英语、法语、韩语、德语、阿拉伯语用户纷纷发问。
@xiruiblade的TikTok账号背后是江西犀瑞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江西犀瑞),2022年被评为江西省赣州市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作为刀片和个护工具制造商,江西犀瑞自2008年起就出口至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图:@xiruiblade的TikTok评论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询价、合作邀约
与江西犀瑞类似,拥有7.3万粉丝的账号@winnersprings由一家广东东莞的弹簧制造商经营,客户分布在东南亚、欧洲、日韩等地。
虽然产品不同,但相同的是略显单调的内容:生产弹簧的机器在有条不紊的规律运作,钢丝被360度包围的8个机械手臂拉伸、扭转、弯曲、打圈、切割…… 画面单一且重复。视频没有动感的卡点背景音乐,只有平稳的机械摩擦声。
但正是这条视频,播放量已超3800万次。评论区里有人急切询问价格,也有人惊叹于机器运作时精准流畅的表现。
成立于1999年的环能实业是账号的“幕后人”,专注于弹簧与五金零件领域,外贸市场包括北美、南美及欧洲等。为了更好的促进生意转化,企业特地将公司Made-in-China(中国制造网)的黄页链接挂在了TikTok账号主页上,为潜在客户节省时间。

图:环能实业的TikTok账号好似企业“立体名片”,展示了生产实况、联系方式等
这些没有华丽特效的视频,不仅收获了海量播放,也让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有了新“名片”。除传统B2B渠道外,TikTok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获取商机的新窗口。
与此同时,工厂内容宛如TikTok生态里隐藏的“流量富矿”,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线上全景图。据电商分析平台EchoTik数据, “chinafactory(中国工厂)” 标签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已逼近1亿,涵盖五金、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个传统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TikTok拥有10亿日活用户和丰富的内容生态,故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来此拓客。
王淼在一家从事机器设备生产的企业工作。202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淼透露,直播这种模式在他们所处的行业极为罕见,不少人甚至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胡闹”。
然而,随着传统模式带来的询单机会逐渐见顶,王淼所在的企业开始尝试新方式。
在王淼看来,和快消品不一样,通过直播吸引到的客户很精准,因为没有相关需求的人是不会看类似内容的。根据王淼的说法,其所在企业的直播间起初只有二三十人,后稳定在三四百人,每月能给工厂带来二十多个询单,其中一部分源自海外实力强劲的大公司。
品牌出海机构创始人嘉伟曾在24年3月的文章中指出,外贸订单大多数属于大宗交易,金额庞大且成交周期漫长。当老板或外贸员真人出镜,讲述产品优势、工厂情况和个人经历等,可以帮企业建立信任感,有助于后期转化。
来自广东佛山的轻染家具厂,就是靠真人出镜获取信任的企业之一。

图:Sam是轻染家具厂的TikTok“代言人”,镜头里的他总穿梭于生产基地
轻染家具厂是有43年历史、占地2万平方米、拥有18条生产线的床垫老厂商。TikTok似乎是其“突出重围”的新尝试。
钥匙串不离腰间的Sam是轻染家具厂的TikTok出镜人。视频中,他经常带大家参观工厂大规模生产、出货,并边走边讲解。“弹簧床垫可承受1000公斤”“43年床垫供应商”“床垫源厂低价,节省更多”,Sam直接说出产品解决的诉求和痛点。
起号不到一年,轻染家具厂的TikTok账号@qingrkwaqf1 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视频风格,收获3万多粉丝,也催生了大量询价。

图:来自非洲、中东等地的用户通过TikTok向轻染家具厂询价
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内容”或许是有待加强的短板,但@xiruiblade、@winnersprings、@qingrkwaqf1账号均围绕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例如用镜头展现产品生产过程,邀请自家员工输出行业知识等,做到“扬长避短”。
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TikTok已帮助超26万中国企业将中国商品售往全球。未来,随着更多企业试水,这些记录工厂日常的“枯燥”视频,或许会成为更多中国制造企业获得商机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