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代护楠”看江西绿色发展的背后逻辑

2025-04-21 18:45 阅读
大江网

  从周发祥老先生发现10株古楠木,到三代人接力守护,一场跨越七十年的薪火相传,将不足2分地的古树群落扩展为1.5公顷的生态保护区。江西吉安的这则“三代护楠”故事,恰似当代版“愚公移山”,他们以执着与坚守,在赣鄱大地谱写了一曲生态赞歌。

  三代护楠,是守护自然的“接力赛”。周发祥老人70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山林,用双手守护古树,这份坚守令人动容且心生敬意。他的子孙在耳濡目染中接过接力棒,00后的周云安更以现代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用无人机监测树苗长势,为古树构建“健康档案”。三代人用行动诠释了何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这种代际传承的生态情怀,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周家三代护楠的故事,只是江西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在这片红土地上,无数像周家这样的“绿色使者”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江西,作为中国东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精心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致力于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生态之美,让每一处山水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成效如何?数据会说话。江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森林面积超过1035.4万公顷,这里的每一抹绿色都来之不易。这背后,是江西紧扣“林”这个保护发展主题,紧盯“长”这个目标责任主体,紧抓“制”这个政策制度保障,构建起的责任明确的林长制组织体系。正是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江西的生态保护工作才能有序推进,成效卓越。

  然而,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守护绿水青山,需凝聚全民共识的“同心圆”。周家三代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正在于他们将生态情怀融入家族血脉,让守护自然成为代代相传的家风。而江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更以制度保障激发全民参与热情,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共识。这种上下同欲的生态自觉,正是“久久为功”的深层动力。

  当吉安楠木栉风沐雨、茁壮成林,当鄱阳湖畔碧波荡漾、候鸟翩跹,江西的绿水青山正以蓬勃之姿,诉说着生态文明的东方智慧。让我们继续以愚公之志护木,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绘就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朱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