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压的童年,受伤的心灵

2025-04-11 16:21 阅读
章嘉楠

我们身边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家长打压式教育。从牙牙学语时渴望夸赞的眼神,到青春叛逆期在心底积压的委屈,打压式教育的阴影如影随形,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像一把利剑,刺痛着孩子的心。在家长眼中,似乎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完美的标杆,自己的孩子却满身缺点。小辉成绩一直不错,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五名,满心欢喜地拿成绩单给妈妈看,期待得到表扬。可妈妈却皱着眉头说:“才第五名?你看看隔壁小明,每次都前三名,你怎么就不能多努力努力?”小辉瞬间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笑容僵在脸上,内心的喜悦转为深深的失落。长期在这种比较和打压下,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够好,逐渐失去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打压式教育还常常表现为对孩子想法和兴趣的否定。晓妍热爱绘画,课余时间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然而,爸爸却认为画画耽误学习,多次批评她:“不好好学习,整天画这些没用的东西,能当饭吃吗?”在爸爸的打压下,晓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变得沉默寡言。孩子的创造力和天赋在这种否定中被无情扼杀,他们逐渐失去探索世界的热情和勇气,不敢再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和支持,这是他们建立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重要基础。长期遭受打压式教育,孩子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从而对生活和学习失去动力。而且,这种负面的成长经历还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模式,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容易过度敏感、自卑,难以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

家长们实施打压式教育,出发点往往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加优秀,害怕表扬会让孩子骄傲自满。但他们忽略了,适度的鼓励和赞美才是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家长应该学会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予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让我们摒弃打压式教育,用爱和鼓励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