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江风兴塘,财韵助乡”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余功昱、杨振月、王祺、张寓童、黄天麒)7月5日至20日,江西财经大学“江风兴塘,财韵助乡”实践团23人,奔赴新建区大塘坪乡,开启15天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防溺水攻坚:守护童年“泳”不冒险
炎炎夏日,溺水隐患威胁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实践团开展“平安暑假‘泳’不冒险”防溺水一日攻坚行动。通过“六不一会”知识讲座,结合真实案例、危险水域识别,超90%学生掌握核心防溺知识;排查突击队巡查水域、加固警示标识,入户宣传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强化监护责任;泳池实践环节,团队化身“教练”指导游泳技能,“知识+技能”立体模式,为乡村孩子暑期安全护航。
反诈宣传:织密金融“安全网”

实践团化身乡民的“金融卫士”,在集市、村巷织起防诈安全网。集市里,带着防诈手册与商户唠家常、讲案例,用顺口溜揭穿“扫码没到账”“中奖领补贴”等骗局;村巷间,挨家挨户“暖心串门”,给大爷大妈讲漫画案例,教应对“冒充子女要钱”“公检法来电”,以专业知识护好“钱袋子”。
道路安全:守护出行“平安线”

实践团开展道路安全守护行动。入户宣传组携《乡村道路安全实用手册》,结合案例、用口诀普及“骑车戴头盔”“电动车别超载”等知识;集镇路口,站岗劝导组制止违规载人、提醒戴头盔、引导规范通行,两小时入户宣传、发手册、纠行为,提升村民规则意识,点燃安全重视之火。
汪山土库:探寻廉洁文化根脉
走进清代赣派建筑群汪山土库,在讲解员带领下,从马头墙、雕花窗棂中解读程氏家族家风故事,聆听后裔讲述从清代名臣到当代乡贤的廉洁传承,为廉洁文化传承添新思路。
海昏侯国:解码汉代历史基因
实践团走访南昌市新建区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在“金色海昏”展厅,借“南昌”铭文青铜灯等文物触摸汉代历史;“书香海昏”简牍与“丹漆海昏”漆器展区,百枚简牍、精美漆器解码汉文化基因。
文化寻根:解码赣商基因
实践团溯江而上至永修吴城,登望湖亭远眺鄱湖浪涌,入吉安会馆聆听“抱团闯滩”故事,再进吴城记忆历史文化馆触摸老物件里的诚信血脉;漫步水上公路、仰望星空球幕,在“江湖对话”中体悟“踏浪勇毅、同舟共济”的长江文明。
产业探路:品味乡土经济
实践团走进大塘清明酒厂,从原料甄选到发酵酿造细品“一杯清明酒”的醇香;转场铁河龙虾厂,酒糟鱼与鲜嫩龙虾让味蕾与数据同频,老板现场拆解养殖技术与产业模式,为财经课堂链接乡土产业链,探明特色产业兴镇新路径。
实践赋能:厚植振兴“青春力”
实践团暂别案头调研,投身大塘中学校园清扫实践。炎炎烈日下,成员分工协作,用扫帚、簸箕清理沙尘、落叶与纸屑,对卫生死角“亮剑”;拔草区里,蹲身细致除杂草、清草根。科学避暑、错时劳作,让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更凝聚团队协作力。活动总结会上,成员分享心得,深刻领悟劳动价值。
成果汇智:校地共绘长效图
成果汇报会在大塘坪乡政府举行。实践团以视频、数据、案例立体呈现15天来10余项乡级成果;校团委书记、团区委书记、乡长共同点赞“青春加速度”,并启动“乡村出题、高校答题”共建机制,让江财智慧与大塘乡土脉搏长久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