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贸学子田间地头悟“粮”心 青春脚步丈量“国之大者”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 欢)盛夏七月,赣鄱大地稻浪翻涌。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光明”实践团的18名师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新谱带领下,奔赴江西安义,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绿能公司)的田间地头。他们以“农耕文化”为纽带,以“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为主题,开展2025年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在躬耕实践中探寻农耕文化底蕴,感悟粮食安全的时代重任,思考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行走的课堂”:从书本到田野的深刻转变
在绿油油的稻田边,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正式开讲。吴新谱副书记结合自身经历,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讲到现代化机械作业的高效便捷。“现代农业技术真正解放了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他深情寄语青年学子,要厚植“三农”情怀,未来积极投身广袤田野,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农业强国的新篇章。师生们通过实地观摩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与新农人深度对话、聆听农业企业家扎根土地的奋斗故事,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书本”到“田野”的角色转变。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描绘新图景
实践团重点探访了绿能公司的高标准示范田。当看到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智能插秧机高效作业的场景时,师生们无不惊叹科技的力量。绿能公司经理吴江介绍:“一台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数百亩,效率数十倍于人工;智能插秧机日插秧能力达50亩。”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慧种田”的生动画面,直观感受科技如何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深刻理解科技兴农、装备强农的战略意义。
对话“新农人”:田野绽放青春梦想
在充满泥土气息的田间座谈会上,学生们与绿能公司的青年“新农人”代表围坐交流。一位00后农机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轨迹:从初出茅庐的无人机飞手,到熟练驾驭各类智能农机,再到成为种粮大户。“过去种田靠力气,现在靠技术、靠智慧。”他坚定地表示,现代农业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投身其中大有可为。围绕“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务农”等话题,师生们与“新农人”热烈讨论,切身感受到在科技赋能下,农业正成为有奔头、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正呼唤着青春力量。
董事长课堂:种好粮是“国之大者”
绿能公司董事长凌继河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为师生们上了一堂沉甸甸的“粮食安全课”。他回顾了创业初期的挫折,十多年前承包的第一块地,因技术不足导致减产。通过持续创新,绿能探索出“四金”扶农、“田保姆”助农的“绿能模式”,成功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民规模化种植,年自产稻谷超1亿斤。“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凌继河表示,“农民不仅要‘会种田’,更要‘种好田’。农村这片热土,为年轻人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这堂来自田间地头的课,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饭碗”背后的分量与无数“新农人”的执着坚守。
扎根沃土:校企共建“粮安学堂”
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是学院与绿能公司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吴新谱与凌继河共同为学院“粮安学堂”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将成为学院持续深化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推动校企协同,共同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兴农”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输送新鲜血液。

此次安义之行,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通过让青年学子在泥土的芬芳中读懂中国、感悟使命,学院致力于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兴农的伟大实践。未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拓展实践育人阵地,让更多青年在广袤的乡村沃土上,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砥砺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