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访谈|对话口腔科主任:以技术革新与科普破局,重塑口腔健康新生态
导语
作为江西省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主委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口腔科深耕种植牙领域十余年,以微创技术与数字化革新引领区域口腔诊疗发展。从复杂病例攻坚到健康科普破冰,从集采政策应对到青年医师培养,科室如何以创新之力守护患者“从齿健康”?近日,本栏目专访口腔科主任,揭秘技术突破背后的责任与温度。
种植攻坚:微创技术破解“骨量不足”难题
记者:口腔科是江西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主委单位,科室在种植复杂病例领域的技术优势是什么?
毛卫华:科室自2009年开始开展种植牙技术,至今已经16年余,成功率98%以上。我们以四大核心技术破解种植难题。
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术后反应小,可以同期植骨完成种植手术。至今千余例成功案例验证,其创伤较传统外提升明显减少,术后反应轻微,整体疗程周期缩短6个月。
短/窄种植体技术针对骨量不足患者,避免复杂骨增量手术,单颗种植体植入仅需30分钟,省去了复杂的植骨手术,整体费用降低30%。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可以在拔牙当天完成种植与修复,保护周围牙齿和牙龈组织,缺牙期从6个月压缩至“零等待”,患者满意度高。
PRF血液再生技术,利用患者自体血液提取生长因子,帮助种植牙手术伤口恢复,促进骨、牙龈黏膜再生与伤口愈合,费用低,疗效好,自2020年引进此技术以来应用超5000例。
“一位骨高度仅5mm的后牙缺失患者,通过上颌窦内提升联合PRF技术,成功完成种植,咀嚼功能完全恢复。”毛卫华用案例印证技术突破。
科室矩阵:从“全科诊疗”到“专精特色”
记者:科室目前的专业布局与特色是什么?
毛卫华:我们科室的核心特色是口腔种植技术,可开展各类复杂病例的微创种植手术,复杂病例占比达35%,成功率98%以上。实现西湖、向塘两大院区及铁路三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提供种植、正畸、牙周治疗等全链条服务,开展牙列缺损缺失的种植牙修复、牙槽外科、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牙周治疗、牙列不齐的固定和隐形矫正治疗、儿童牙科等在内的各项口腔医疗服务,年服务患者超3万人次。
科室还是国家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已培养20余名口腔医学住培医师。
平衡之道:规范为基,美学为翼
记者:口腔医学兼具“功能治疗”与“美学修复”,科室如何在医疗规范与患者个性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毛卫华:口腔医学不仅关注牙齿和口腔的功能性治疗,还越来越重视美学修复,以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科室要求医生必须严守规范,所有诊疗遵循国家、国际口腔医学临床指南和标准。
治疗前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和评估,兼顾功能性和患者个性化需求制定方案,选择全瓷冠、复合树脂等暨复合美学要求,又具有良好性能的修复材料,并利用数字化口腔扫描等技术,提高修复的精确性和美观性,模拟修复后效果。
“一位前牙缺失患者要求‘隐形修复’,我们通过数字化设计全瓷贴面,既恢复咬合功能,又实现‘以假乱真’的美观效果。”毛卫华强调,“医学与美学的融合,是现代口腔诊疗的必修课。”
集采应对:降费不降质,技术迭代再加速
记者:针对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科室如何优化服务流程以确保医疗质量?会否影响技术迭代投入?
毛卫华:种植牙集采政策的落地,大幅降低了种植牙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同时也对口腔科室的服务流程、医疗资源配置和技术迭代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坚持流程标准化,从术前评估到术后随访,制定并实施了标准化的种植牙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医疗规范和质量标准,质控合格率100%。
科室引进瑞士ITI、韩国登腾、康盛等国际、国内一流种植系统,其中SLActive亲水表面处理技术和钛锆合金创新材质,大幅提高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高风险患者种植成功率。为满足不同患者需求,科室提供基础款、中端款、高端款种植套餐,集采后患者平均费用下降50%。
同时,科室持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技术迭代和创新。
科普突围:击破误区,守护“生命第一牙”
记者:公众对口腔健康的认知仍存误区,如“乳牙坏了不用治”“洗牙损伤牙齿”等,科室如何开展针对性科普?
毛卫华:2024年科室建立微信公众号并发布科普文章和视频,增加科普宣传途径,提升科普宣传力。开展诊间教育,在治疗全程穿插健康指导。开展患儿龋齿早期干预,举办社区义诊,发放《儿童护牙手册》等健康教育手册,提升家长认知率。
“一位5岁患儿因‘乳牙龋坏不疼’未及时治疗,导致恒牙胚感染。经过科普,家长主动带孩子完成治疗,避免终身遗憾。”毛卫华呼吁,“口腔健康需从第一颗牙开始守护。”
结语
从微创种植的技术革新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从集采政策的灵活应对到认知误区的精准破除,口腔科正以科技之力与人文之心,重塑区域口腔诊疗新标杆。毛卫华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功能与美学并重、技术与普惠同行’为使命,让每一颗牙齿都能绽放健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