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VS赣州:一个擅传控 一个守反击

7月19日吉安队对战萍乡队的比赛,赛况一波三折。先是吉安以直接任意球破门,取得本届“赣超”开赛以来的最快进球,而后萍乡队也以一个运动战进球和一个任意球还以颜色,直到比赛的最后关头,吉安队才再次依靠任意球破门,艰难地将比分扳平。
实话实说,三个定位球破门中,双方门将均应负主要责任。萍乡队第一个失球,守门员所排人墙未能很好地保护近角,导致球从人墙缝隙中钻入。吉安队的任意球失球,则缘于守门员对对方重点队员的任意球威胁性缺乏警戒心,不仅只排出3人人墙,且缺乏对球路的预判,导致球从球员头顶正上方入网。萍乡队的第二个失球,守门员在人墙已保护近角的情况下,站位明显偏左,没有对右侧区域进行守护,导致球挂后角入网。三个任意球的主罚地距离球门均接近30米,照常理,即便在无人墙状态下,训练有素的门将也应将球扑出。这体现出业余球队对于守门员这个专项位置上的训练还需加强。
综观吉安队整场比赛表现,中前场的弱势状态依旧非常明显。
首先,不知是教练组有意安排还是个人能力不足,吉安队中场三个腰整场完全没有积极回撤接应防线,面对萍乡队对己方后腰的高位逼抢,后腰队员显得非常懒散,不会主动通过跑位寻找与后防持球队员之间的连线空间,以稳住本方后场控球节奏。因此,吉安队的后防队员只能通过向前长传这一种单一的方式发起进攻,而锋线球员与后防队员之间,隔着对方的两层防线,前后的传跑又未能形成配合,边锋球员也未主动拉至异侧边线,使得长传的威胁性大大降低。
其次,吉安队中前场年轻球员不善于掌控节奏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中前场队员在拼抢中截得球后,无法靠自己的护球或小范围配合把节奏稳住,等待更多队友上前加入反击,只是单纯一门心思想着迅速把球向前传,在身体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反击机会常被轻易扼杀。同时,在吉安队的阵地战进攻中,球员均为“站立式”踢球,即将球传出后站在原地,没有主动跑位撕扯对手防线以制造空间。
再看赣州队在和宜春队比赛中展现出的进攻态势,可用“水银泻地”来形容。其两个腰始终能积极回撤接应后防线,在后场形成稳固的串联,让对手的高位逼抢失去威胁。同时,两侧边锋与中间的出球球员能形成多次的有效衔接,传跑配合十分娴熟,许多球员甚至在不用抬头观察的情况下即能一脚出球,说明整支队伍平常已形成了相当的默契。后腰球员能够控制节奏,边锋球员也有较强的控球突破能力,能够依靠个人能力在对手的围抢中形成传中和射门。
综上所述,从个人能力、团队默契程度和战术打法来说,赣州队显然是更占有优势的一方。因此,吉安队若本场比赛能稳固防守,以铁桶阵对付赣州队的娴熟配合,再充分发挥年轻队员灵活性与体力的优势,进行坚决的防守反击,同时抓住每一个定位球机会,则有机会破门得分。若拉开与赣州队打对攻,则可能会被对手以熟练的传跑打穿后防。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