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别把精力都用在“数字表演”上

2025-07-24 15:33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浙江多地大力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对各级各单位公务PPT、视频展开大排查、大起底,推动“减量、减费、减负”,这一举措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曾几何时,屏幕上的“光鲜”成了政务活动的标配,也悄然滋生出形式主义诸多问题。不少机关单位工作汇报时,PPT制作内卷严重,公务员熬夜改排版、加动画。甚至为了达到更美观效果外包制作,费用高昂,一次汇报的PPT花费数千元。文旅、宣传等部门对视频制作的需求更是惊人,动辄数万元,特效加持下,成本飙升。这些“数字表演”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让工作人员疲惫不堪,更挤占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

  屏幕形式主义的泛滥,根源在于部分单位和人员对政绩的错误认知。他们将视频制作、电子演示文稿等当作“政绩美颜滤镜”,试图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炫酷的效果来展示工作成果,却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群众的真实需求。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不仅无法赢得群众的认可,反而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浙江的整治行动,无疑是对这一不良现象的有力回击。通过“减量、减费、减负”,让基层干部从屏幕制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整治的直接变化就是视频和PPT数量及费用大幅下降,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为群众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政务活动回归务实本质,真正做到“用事实说话”。

  当然,整治屏幕形式主义,并非否定屏幕技术的价值,而是要实现合理使用。浙江各地根据工作性质和需求,对PPT使用进行科学分类和规范管理,鼓励简洁直观的展示方式,加强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传达效率。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屏幕技术的优势,又避免了过度设计和形式主义的弊端,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整治屏幕形式主义,是政务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全国范围内减负增效趋势的缩影。如今,多地效仿浙江做法,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解决民生问题。这一行动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政府工作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质效果,将资源用在“刀刃上”,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朱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