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国标”亮剑,守护2.37亿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2025-07-22 15:58 阅读
大江网原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并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一场覆盖46万所中小学、幼儿园,惠及2.37亿学生的“舌尖革命”,终于有了全链条的“安全锁”。这不仅是校园配餐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更是对“孩子的事无小事”这一民生承诺的庄严兑现。

  我国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占餐饮业近半壁江山,但“大而不强”的隐忧始终存在。从“问题餐”到“毒点心”,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配餐企业准入门槛低、过程监管粗放、责任追溯难等痛点。此次“国标”出台,通过明确人员配置、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运输配送等全链条规范,让企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例如,要求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检验人员,建立“日检、周查、月析”的动态风险防控机制,便是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的生动实践。

  这项国家标准的亮点之一,在于构建了覆盖“食谱编制—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备餐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与应急响应”的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过去,校园配餐的“厨房黑箱”常让家长提心吊胆:米面油是否来自正规渠道?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加工过程是否卫生?如今,国家标准用硬性规定破题:大宗食品必须集中定点采购并留存检测报告,餐食加工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配送车辆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这些措施如同给配餐过程装上“监控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让每一份餐食从田间到餐桌都可追溯、可监督。

  《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不仅关注食品安全,更将营养健康与节约理念融入细节。例如,要求企业通过信息交流引导学生增强膳食平衡意识,防止餐饮浪费。这背后,是对“少年强则国强”的深刻理解——学生的饮食健康,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影响国家未来。当配餐企业从单纯“供餐者”转变为“健康管理者”,当“光盘行动”从口号变为餐盘里的实际行动,校园配餐便完成了从“填肚子”到“养身子”再到“育脑子”的升华。

  校园配餐领域国家标准的发布只是起点,其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有关部门需当好“守门人”,对违规企业“零容忍”;学校要履行好主体责任,避免“以包代管”;家长与社会则应通过“明厨亮灶”平台、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参与监督。唯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国标”从纸面走向现实,真正守护2.37亿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毕竟,孩子的笑容是最美的民生答卷,而这份答卷的底色,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温暖的。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