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丝路文明互鉴的金色桥梁——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综述

2025-07-21 05:22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文明的对话永不止息。

  7月19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日报社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在赣州圆满落幕。

  盛会虽已落幕,但智慧的光芒永不消散,思想的激荡仍在延续。未来已来,那些碰撞出的火花,终将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火炬,指引我们携手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

  风起赣水,一路生花。

  主论坛召开前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深入赣鄱大地开展采风,在行走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江西是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主题采风活动期间,惊喜不断,精彩纷呈——

  逛古城,探非遗,溯文脉,用N种方式“打开”中华文明。外媒嘉宾走进江西省博物馆,品读悠久长江文明;漫步江南宋城,惊叹于北宋先民留给世界的排水奇迹;在千年瓷都,与手艺人共绘瓷盘;在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嘉宾们在观看完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后,不仅直呼“amazing(令人震撼)”,还兴致勃勃地穿上戏服,沉浸式感受东方舞台艺术的魅力。

  深入产业一线与开放前沿,从多维视角理解中国发展。“中国何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如何做到高水平对外开放”“怎样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外媒嘉宾们来到晶能光电、南昌华润江中药谷、九江石化等地寻找答案,围绕自主创新、绿色转型、新兴产业等主题探访考察,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坦诚交流,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密码。在赣州国际陆港这个重要口岸,近距离接触联通世界的中欧班列,外媒嘉宾们对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有了更生动和直观的认知。

  寻乡村蝶变密码,享城市生态野趣,以独特镜头记录中国新貌。外媒嘉宾前往生态茶园,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对这片让山沟沟富起来的小叶子充满好奇;遇见都市版“绿野仙踪”,定格天鹅振翅的绝妙瞬间,“梦幻”“惊喜”“令人震撼”成为嘉宾们交流过程中的高频词。

  “我相信中国够看一辈子的。”俄罗斯记联主席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感慨道。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江西之行,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明包容厚重,科创锐意进取,城乡流淌温情,生态增绿含金。

  这是凝聚共识的一场对话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加强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其中,新闻媒体的角色至关重要。

  “媒体不是简单的信息传播者,而是推动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促进全球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存海说。

  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以新闻力量凝聚共识?以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为契机,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媒体人齐聚赣江之滨,开展坦诚、务实的专业对话——

  讲好“一带一路”鲜活故事。“新闻报道能够打破隔阂,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土耳其媒体创新技术协会主席、地中海新闻平台主编穆斯塔法·库勒里认为,要让对话更真实、更深入,新闻媒体除了关注时政新闻,不妨将目光转向那些更鲜活、生动的元素,用更接地气、多元化的视角去讲述“一带一路”故事。对此,马来西亚全国新闻从业员职工会执委李玟江也深有感触。他表示,在全球文明倡议下,媒体应有效突破地域文化壁垒,在国际传播中创新跨文化叙事。

  搭建“一带一路”友谊之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媒体身负重任。墨西哥头版俱乐部主席维吉里奥·阿德里安结合中墨两国人文交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是传播的桥梁。”塞拉利昂广播者协会主席小斯坦利·班古拉表示,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去深化文明之间的对话。塞尔维亚记协网记者普雷德拉格·拉瓦建议,组织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开展交流和培训,通过加强对话与交流,消除隔阂、反对歧视。

  凝聚“一带一路”新闻合力。交流中,多位嘉宾致力于深化媒体合作。“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平等权益,实现互联互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联秘书长莱安德罗·托雷斯认为。卢旺达记者协会副主席索朗热·阿亚农则心系传统文化,希望与中国联合开展相关新闻培训。

  这是相知相亲的一曲华章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在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的举办地赣州,章水和贡水深情相拥,汇聚成江西人民的母亲河——赣江。

  江河是文明的摇篮。百川奔涌的自然图景,与丝路精神同气相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交融互鉴,生生不息。

  “我们必须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明互鉴,更重要的是在互鉴中对话,更需要一种包容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推动相对刚性,媒体更多体现了柔性的力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长忠说。

  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这正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的意义所在——

  汇聚新闻的力量。微光虽渺,万丈成炬。“国际记者之家”建设稳步推进,成员不断扩大,从“我的马拉松”全球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以记者视角记录奔跑向上的群像,到中外“媒体使者”分享“一带一路”务实合作鲜活故事,到第二个“一带一路”记者驿站落户江西,再到外国记者诠释对“文明对话”的观察和理解,“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强大的舆论共识。

  扩展发展的空间。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国际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开放合作、守望相助,是拥抱时代潮流、引领全球媒体变革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探索建立多边媒体协作体系,通过开展联合培训与交流项目,构建高效、多元的信息渠道,实现新技术、新应用的普惠共享。肯尼亚记者联合会秘书长查尔斯·奥杜尔深信:“作为该平台的成员,我们可以共享新技术、分享新经验,同时,又不违背新闻业的基本原则。”

  拉紧友谊的纽带。“我们看到全球同行们联系在一起,成为真正的一家人。”“记者之家”脸谱账号主编孔闻峥表示,“记者之家”脸谱账号设立半年多来,粉丝快速增长至15万人,帮助世界各地记者相互支持、彼此赋能、共同成长,鼓励记者坚守理想,助力记者们提升专业能力,启发记者们创新创作,努力建设网上“国际记者之家”。

  万里丝路,更多“媒”好故事正在上演。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机制更加成熟、活动更加丰富,朋友圈越来越大,已成为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桥梁纽带。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让我们携手同行,和衷共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共奏一曲相知相亲、和合共生的交响华章。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齐美煜 沈冠楠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