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2025-07-21 05:21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在此关键节点,时隔10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谋划未来城市发展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面对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命题、新挑战、新要求,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从战略高度首次鲜明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目标,系统阐释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核心内涵。会议部署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既紧扣这一目标定位精准发力,又直击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民,乃城之本也”。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从实践来看,各地正以务实举措践行这一理念:四川成都深入挖掘桥下、街旁、地下等“城市剩余空间”,通过场景植入、设施升级、功能叠加、社区融合等系列措施,为市民打造出一个个高品质的休闲娱乐空间;北京提供新增建设、错时共享、规范管理、智慧服务等手段,在中心城区累计挖潜新建停车位2.8万余个,有力缓解居住区停车难……这些鲜活案例,正是各地将人民城市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贯穿城市工作各方面的生动写照。这些举措既提升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精细化水平,也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实践充分证明,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才能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治理投入上持续加码、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城市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北京创新探索“接诉即办”机制,依托12345热线平台上一年度的诉求大数据,精准“算出”群众反映最集中的民生痛点、治理堵点,推动问题靶向解决;深圳龙华区搭建“邻里议事厅”,创新举办“流水茶席”等邻里茶话会,让群众诉求在轻松氛围中得到充分表达与高效回应……这些实践背后,蕴含着共同的逻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倒逼政务流程再造,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让治理效能直达神经末梢。事实表明,回答好城市治理的时代课题,必须准确把握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因地制宜探索治理创新模式。这要求我们既要着眼城市发展的大格局、大战略,又要下足“绣花功夫”抓好细节,在精准对接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中,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人民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的广泛参与;人民城市的治理,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成效如何,最终要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标尺。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勇毅前行,就一定能续写更多精彩篇章,为人民群众托举起更加幸福、更有质感的生活图景。

  丁恒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