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2025-07-21 05:21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全国工商联党组共同在京举办高质量党建引领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暨行业倡议发布会。会上,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国核建等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这一举措,为建筑行业乃至其他深陷“内卷”泥沼的产业带来了破局的希望,对于凝聚行业共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形成良好行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内卷式”竞争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内,参与者为争夺有限资源和机会,陷入过度投入的恶性竞争循环,最终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整体效率大幅下降的现象。近年来,这种现象不仅在建筑业显现,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行业,以及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也愈演愈烈。这种“内卷式”竞争,严重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抑制了行业的创新活力。在“内卷式”竞争的恶劣环境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挤压上下游利润以维持低价,极大地压缩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产业链逐渐从“共生共赢”的良性模式退化为“零和博弈”的恶性生态,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被不断削弱,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更明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些重要要求,彰显了国家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坚定决心。

  深入剖析经济领域“内卷”现象的根源,是产业生态出现了严重失衡。这种失衡背后,既有市场调节失灵,也有地方政府政绩导向的偏差。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量市场的扩张空间不断收窄,存量竞争的特征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市场机制的短期化倾向与逐利本性等愈发显现,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低门槛、快回报”的领域过度聚集,引发“扎堆式内卷”。许多企业长期依赖传统的规模扩张与价格竞争模式,既深陷“路径依赖”难以自拔,又面临“升级梗阻”的现实阻碍,难以向高附加值环节突破,进一步加剧了低效竞争。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明显的趋同倾向,要么集中布局相同的产业领域,要么过度追求“大项目”“大企业”“全产业链”等规模化目标,导致区域间产业结构重叠、资源配置低效,“内卷式”竞争愈加激烈。

  面对如此困境,需要“破立结合”,既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路径依赖”的利益固化,又要通过靶向施策打通“升级梗阻”,让相关行业从“内卷式”消耗转向升级式成长。此次,33家建筑类企业提出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是打破路径依赖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全行业价值重塑的重要契机。高端化意味着从“拼规模”转向“拼品质”,让建筑业承载更多技术价值;智能化则意味着用机器换人破解劳动力成本难题,让无人机测绘、智能塔吊等重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准度;绿色化响应“双碳”目标,通过装配式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兴绿色建筑模式,让建筑业从能源消耗者变为生产者。这些转型倡议是建筑全行业对“价值创造”的集体回归,正是破解行业“内卷”、实现升级式成长的核心逻辑。

  整治“内卷式”竞争绝非简单的市场整顿,而是对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对此,要警惕“伪改革”和“表面创新”,让企业将竞争力真正建立在技术突破、效率提升与品质升级之上。我们期待,这场变革不仅能避免资源浪费,更重塑产业生态,让那些深耕技术、勇于创新的企业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让那些坚守工匠精神、专注长期价值的市场主体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关育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