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东坡肉,藏着最地道的江西味!
当浓油赤酱的大塘东坡肉端上桌,便注定是新建人待客宴席上当仁不让的“头牌主菜”。一块完美的大塘东坡肉,恰似岁月沉淀的琥珀,丰腴的肉块层叠分明。醇厚的肉香携着甜润酱气扑面而来,瞬间唤醒沉睡的味蕾,让人迫不及待想掀开这场千年脂香盛宴的序幕。
东坡肉之名,源于文豪苏东坡的一段佳话。相传北宋元丰年间,途经新建大塘坪乡的苏东坡救治了一孩童,其父母为表感谢,将东坡请到自己家中盛情款待。孩童父亲从集上买来两斤猪肉,询问东坡先生如何烧制才合口味。苏东坡当时站在东窗之前,望着满天朝霞映在挂满露珠的稻叶上,粒粒如珍珠,不禁诗兴大发,信口吟道:“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听了一愣,是不是先生要我把猪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便将整块猪肉和着稻草放在锅里,加入当地的清明酒焖煮直到透熟。没想到,这种全新的做法让猪肉肥而不腻,鲜味盈口,是从未吃过的佳肴。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争相下厨效仿,并亲切地把它叫作“大塘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
大塘东坡肉,讲究的就是选料精、火候精。只取肥瘦相间的精五花,将其改刀至8厘米的见方小块,用稻草打十字结绑定,放进垫好稻草芯的大锅,加香叶、山楂、八角、桂皮、白芷、酱油、本地清明酒与水,大火烧开后需文火悠悠煨炖4小时。
随着“咕嘟咕嘟”的微响在厨房低吟,醇厚的酒香、酱香、肉香缠绵交织,丝丝缕缕钻入鼻尖。当掀开坛盖的刹那,氤氲热气中,酱色浓郁、油光润泽的肉块安然卧于琥珀般的汤汁里,轻轻一晃,那丰腴的肉身便微微颤动,宣告着软烂入味的至臻时刻。
夹起一块颤巍巍的大塘东坡肉,小心翼翼地置于莹白米饭之上。无需用力,仅凭筷尖轻压,酥烂的肉皮便顺从地分开,露出内里粉嫩酥松的肉质。趁热送入口中,舌尖轻抵,肥腴处丰润甘香,毫不腻口,瘦肉丝缕分明,咸甜交织。盛一勺那香醇入魂的浓稠汤汁,淋入碗中热饭,每一粒米都裹上了灵魂酱色,咸、鲜、甜、香在舌尖炸裂开来的快感让人一口接一口。
对新建区来说,东坡肉承载着当地群众对生活的热忱与讲究,甚至有民谚称“酒桌不见东坡肉,吃上百日不得足”。用一坛慢火煨炖的时光,将“火候足时它自美”的古老智慧与“咸甜丰腴、香醇入魂”的味觉信仰,煨成了舌尖上永恒的大塘印记。当游子归家时,这一坛色泽如琥珀、入口即化的大塘东坡肉,便是品咂这方水土最深沉醇厚的烟火。